这是民国时期的归化城北门。归化城在最初只有南北两座城门,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进行扩建后又添加了东西两个城门。1922年南城门被拆除,1925年东西城门于而被拆除。这里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绥远城北门镇宁门,取威镇安定北方之意。该门始建于1739年。这里是1953年的绥远城北门。这是1954年绥远城东门迎旭门,取迎接...
蒙明议和的第二年即1572年(隆庆六年),阿勒坦汗及其妻三娘子在哈鲁兀纳山(今呼和浩特市北面大青山)阳、哈敦木伦河(黄河)边,选择吉祥之地,开始修建库库河屯城。(蒙语意为青色的城)(《阿勒坦汗传》,汉译本页 85—88)1575 年(万历三年)城市基本建成,明廷赐名“归化”。1581 年(万历九年)阿勒...
是在康熙三十七年归化城的商民集资修建了这座生祠。费扬古将军在抗击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战争中大显身手,战功赫赫,深受归化城商民的敬仰和崇拜,因此决定修建费公祠。 《费公生祠碑记》中说,在他的治理下,归化城“鸡犬不惊,贸易交错”,“商贾骄集,泉货流通,荒莱既垦,黔黎荗育”。他赴京时,欢送的商民人山...
▲1930年,归化城外的王昭君墓,形制为覆斗式,高约33米,又称青冢,出自蒙语,呼和是青的意思,浩特是城的意思,所以呼和浩特也叫青城,王昭君墓也叫青冢,资料,亚东印画辑。▲1936年,参加绥远抗战的中国军队开抵抗战前线时的情景,今平地泉镇附近。▲1936年,绥远抗日前线,受伤的晋绥军战士,右臂一条长长...
📜 归化城土默特地区位于山西省的左上角,黄河几字湾的右上角,是军事战略的重要位置。1820年的地图显示,这个地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诗人王循在《归化城》一诗中提到:“西北风雪连九徵,古今形势重三边。穹庐已绝单于域,牧地犹称土默川。小部梨园同上国,千家闹市入丰年。圣朝治化无中外,十万貔...
📍 位于马金铺街道化城社区的归化城,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是古归化县城的重要标志。归化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至十二年(1275年),至清康熙七年并入呈贡县,有着“一阁七寺古归化”的美誉。🏛️ 归化城的穿心阁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虽然云南有许多类似的建筑,但归化城的穿心阁却有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宾川...
有一种说法是呼和浩特在明朝万历九年(也就是1581年)建的城。这个说法是胡鍾达教授在1959年创刊的《内蒙古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建城年代初探》里提的,现在大家普遍都接受了这个观点。所以在1981年,呼和浩特还举办了个建城四百年的大纪念活动,这事儿影响可大了。因此,现在很多人写呼和浩特建...
归化城是现在的呼和浩特市旧城区域。以下是关于归化城的几个关键点:历史背景:归化城与绥远城在清末民国合并,形成了归绥,后于1954年改名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地理位置:归化城坐落于黄河、大黑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地理上称为前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史称...
康熙帝谕费扬古:“归化城地方紧要,土默特二千余兵外,著增发宣化府绿旗兵一千驻防。”另设立湖滩河朔渡口(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内)加强军事保障。昭莫多之战,蒙古准噶尔军与清军的火器对轰。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2月,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命萨布素将军率东三省八旗兵为东路,命大将军费扬古带领陕甘宁八旗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