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专家们,得知来了个美国的作家,要写南京大屠杀,都很高兴。但见了张纯如,发现是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中文都说不好,就一个人跑来了中国,心里都不禁犯嘀咕,不知道她行不行。但张纯如很快就以她专业的技能与敬业的态度,打消了南京专家们疑虑。来到南京,江苏社科院的王卫星、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的...
长大后的张纯如无意中看到了一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她感到震惊了。可是张纯如问了身边同事精英的同学们,才发现对于南京大屠杀,有太多人不知道了。张纯如内心里的爱国情怀被激发了出来,她一定要将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错误公之于众,她一定要为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丧生的人们一个交代。张纯如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她...
同年,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人们怀抱《南京大屠杀》一书,在张纯如的雕塑前静默、肃立,“请英雄回家”。 而这一切,张纯如都已看不到,唯有遗像中,她的笑容温暖而坚定,仿佛对“善”必将战胜“恶”充满信心。 如她所愿,《南京大屠杀》一书,在西方掀起了一场历史革命,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承认南京...
日本人经常寄来带有子弹的信件、甚至想要暗杀张纯如,据其母亲所言,张纯如在这种重压之下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精神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日本人的恐吓,还与她了解到南京大屠杀真相,了解到日军的残忍行为有关。直到2004年11月她在郊外饮弹自尽。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日军曾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后来...
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痛苦回忆,来自外界的批评质疑,和家庭方面的三重压力下,张纯如的精神状态渐渐出了问题,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医院诊断她是抑郁症重度患者,需要依靠药物来维持每天的正常生活。不仅如此张纯如还开始排斥外界,就连父母前来照顾她,也被她拒之门外,精神几度崩溃。2004年,在给家人留下最后的一封...
张纯如跟其他华人后裔一样,吃着美国式的食物,学着说英语,接受着美国式的教育,但她又跟其他的华人后裔不一样,因为父母经常会跟她讲中国的故事,尤其是那段让人心痛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原来,1937年的那场大屠杀过后,很多中国人无法忍受重负,选择逃到了国外,战后,日本并不承认此事,连一句简简单单的道歉...
其实张纯如之所以自杀,不是因为看了南京大屠杀后抑郁导致的,而是因为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直到今天日本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还试图一直掩盖真相,现在流出来的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和影像,也是拉贝这样有良心的人冒死记录下来的。日本曾经掌握国际舆论很长一段时间,西方世界几乎不知道这场二战时期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于是,张纯如毅然踏上了探寻真相的漫漫征程。她埋头于图书馆和历史档案馆,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如寻宝般翻找着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点滴记录。她就像一头执着的小鹿,在知识的丛林中艰难地寻觅着前行的路径。新闻报道、历史文件、士兵日记等,这些零零散散的资料成为了她最初的收获。然而,她心里明白,这些远远不足以...
南京大屠杀本于她,没有半分关系。 在接触到南京大屠杀之前,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她从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写作硕士学位,她完全可以走任何一条别的路。 但是,张纯如选择研究这样一段历史,并且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呈现给世人,甚至为此而献出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