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五年秋冬间,张竹坡因“宣发”《金瓶梅》自苏州来到扬州,正在为《幽梦影》收集点评的张潮大喜过望,于是两个相差21岁(张潮大竹坡21岁,竹坡以“叔”称之),又有相同遭际(张潮四困棘围)的文化人相遇了。相遇的结果就是,《幽梦影》中有了张竹坡83则点评,而《金瓶梅》则有了张潮化名“解颐”的序...
为广纳天下人才,太平天国在湖北举行乡试,号令志士良才参加应试,张竹坡认为机会到了,立马跑到株林河豹子山好友陈璞家,邀约当地几名读书人一起赴武昌参加乡试,他和陈璞(即陈仰瞻,绰号陈细怪)同中“约士”(相当“举人”),张竹坡被挑选到天京东王杨秀清府上任师礼(掌书),...
张潮为张竹坡的新书作序,张竹坡则参与了张潮的清言小品《幽梦影》的评点,批语达八十三条之多,充分展示了自己本色的人生志向与生活情趣。比如,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文人每好鄙薄富人,然于诗文之佳者,又往往以金玉珠玑锦绣誉之,则又何也?”张竹坡批曰...
在〈引言〉中,韦利虽然认为张竹坡是一位苏州出版商的假名,但对谢颐为《第一奇书》所写的序,以及张竹坡 的《金瓶梅》评点,认为「提供了一系列精细推敲」。 1956年 10 月 25 日,《新民晚报》发表一丁〈评《金瓶梅》之张竹坡〉一文,算是 20 世纪第一篇研究张竹坡的专 文,尽管因为体例,该文只是一个简介。
没有人知道,这个29岁英年早逝的年轻人,就是以点评《金瓶梅词话》而享誉南北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竹坡。 张竹坡,名道深,康熙九年(1670)生于徐州彭城。 张竹坡的两个伯父都游宦在外,他的父亲留守在家,承担侍奉老母的责任。 由于家庭条件优渥,其父亲张季超广交雅友,诗酒相酬。张竹坡少年聪慧,诗书烂熟于心。 一...
竹坡家族从应科开始才迁居郡城。应科没有入仕,奉守孝悌传统,以布衣终。《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竹坡祖父名张垣,字明卿,号曙三,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据〈旧谱家传〉《曙三张公志》,张垣于崇祯末,感叹国事,酒后击剑,闻鸡起舞,遂弃文习武,中崇祯癸酉科武举。史可法驻守扬州,节制...
近年来,随着《金瓶梅》版本研究领域的扩大,和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课题的提出,对张竹坡生平的探求,才重又为学术界所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5。 迄今为止,据笔者所知,经过国内外学人的努力,关于张竹坡的生平,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有如下几点: 其一,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张竹坡生平的资料,譬如《在园杂志》《幽梦影》...
🌿 张竹坡,这位清代文学家,原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出生于徐州。他的诗集《十一草》以及他对《东游记》《幽梦影》等作品的评点,都展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 张竹坡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颖和勤奋,然而命运却似乎与他开了个玩笑,他屡次应试却未能如愿。直到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他第四次应试后名...
基因家族 家族详情 姓氏名人 张竹坡 1670 年—1698 年,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徐州人。著有《金瓶梅评点》和诗集《十一草》,曾评点过《东游记》《幽梦影》等。 基因标记 O-MF23621 共祖时间:距今520年
迄今所见,对《金瓶梅》作全书评点的共三家,即李渔、张竹坡、文龙。其中,张竹坡的贡献与影响最大。 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得,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人。 康熙三十四年三月,年仅二十六岁的竹坡潜居于家中的皋鹤草堂,为《金瓶梅》作评点。 时仅十余日,一气竟写下了十多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