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企业培训中心副主任张凤举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箫琛等著名教授授课,来自区属企业、各地州领导干部50人走进课堂,聆听专家授课,交流实践经验,在真知灼见的吸收与碰撞中“捞干货”“取真经”。 开班仪式上,张...
张凤举,原名张定璜,出生于1895年,江西南昌人,活跃于1960年代以前的中国文坛与学术界。他早年才华出众,15岁便跟随兄长张定璠进入南昌陆军测绘学堂,毕业后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留学,开始了他儒家学者的生涯。在日本和法国的学术经历使他成为一名语言奇才,曾于1920年代在北京大学和女子师范大学任教,翻译了...
1921年张凤举26岁学成回国后,任职北京各高校。1922年5月,张被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聘请为教授,开设《文学概论》、《戏剧论》、《日文戏剧》、《外国文学书之译读》等课程。张凤举在北大时学术活动似乎比较活跃,与浙江籍的教授,特别是章太炎的一批留学日本的著名弟子关系较深。被周作人称为“鬼谷子”的沈尹默与张凤举的...
1910年张定璜15岁随兄长张定璠(辛亥革命敢死队军官)进入南昌陆军测绘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从此投戎从笔走上儒家之路程。 他是语言奇才 早年留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1930留法巴黎索邦大学(Sorbonne)。1920年代是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与作家, 并翻译不少日英法文学作品。1940年代主要为教育部与中央图书...
鲁迅在日记中记录了当天的情况:周作人找来了羽太信子的弟弟羽太重久和北京大学的张凤举等人,“指责和殴打”了他。即使当时场上目击者也包括了羽太重久和张凤举,但他们并未公开评论此次事件。张凤举在私下与郁达夫聊天时提到,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称鲁迅对她有不敬之举”。这一说法开始传开。但这个“不敬...
1920年代是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与作家, 并翻译不少日英法文学作品。1940年代主要为教育部与中央图书馆作古籍,教育,报刊等等工作。 1965移居美国与几位老友保留联系, 亚特兰大1986年二月二日去世。 朱正先生说,在抗日战争期间“张凤举落水附逆”, 显然是当了汉奸。1950年即隐居东京。但是,现在的百度上却说他...
1923年10月,鲁迅为北京大学新潮社初版《中国小说史略》撰写序言,开篇即称: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 鲍国华 - 《鲁迅研究月刊》 被引量: 13发表: 2008年 "剽窃"风波频起,学术道德何为——鲁迅所经历的"流言"事件与当下启示 鲁迅在被...
(《胡适书信集》中册, 第71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通伯先生”即陈源。这里写的是鲁迅同 陈源论战中的一大公案:陈源先是在《现代评 论》的《闲话》中含沙射影地说“思想界的权 威”“整大本的剽窃”,接着又在《晨报副刊》发 表的《致志摩》中挑明,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 略》是拿盐谷温的书做“...
1922年5月,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聘张为教授。他是"身边小说"重要代表作家,他的《路上》一反常态,忧郁的主角变成女青年(不是男)。曾担任北大国文系教授,《文学概论》讲授; 1921年创造社发动成员之一。许多作品在《创造》、《语丝》、《现代评论》等刊物上。 张先生的《鲁迅先生》你说十仅氧游传待是最早重要鲁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