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说布施要无所住呢?无所住,就是说不会停留在某处,不会牵挂于某事,不会粘着于某物,不住,就是不滞留,一旦滞留,必受束缚,如在牢笼之中。故而《六祖坛经》有云:心体无滞,即是般若。无所住行于布施,首先,在心里面,并不是为了获得功德,为了获得福报,而有目的地去帮助别人,同时,做了什...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这里的菩萨应该是指证得初果以上的入流圣者,这样的修行人已经是不还果了,也就是已经看清楚了,如何证得四果阿罗汉的解脱之路,只是自己暂时还没有全部走完这条究竟解脱的道路,只要因缘条件具足,他们一定会走完这条究竟解脱之路的。所以,佛陀就明确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不住...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此句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为,菩萨在修行佛法时,应当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不贪恋任何境界,以无所得的心态去行布施,帮助众生。 哈哈,施主,你可知道,这“无所住”其实也是一种大智慧呢!就像我们行走于世,若心中无挂碍,自然就能轻松自在。布施也是如此,不执着于布施的对象,不...
“须菩提,菩萨不执着贪取于身心及外物的形相和流通变化去行布施,他所获得的福德也是象四维上下的虚空一样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应该按照刚才我所教导的方法去修行,安住于不执着贪取身心及外物的形相与流变之中。”一,应无所住 其文字意义为:应当不停留在心所有法的状态。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种,对应五阴六...
这是一个和乐善好施的故事,也是庆阳村李大爷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实践善行,但对于布施的理解,他却经历了从迷茫到清晰的过程。李大爷的故事将让我们看到迷雾下善行的本质,以及《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一、 庆阳村的李大爷今年50多岁,他身体健朗,做事麻利,却是个光棍,身边没有...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佛又说:“须菩提,菩萨于一切法都应该无执,然后修布施度。即不应执著色法布施,亦不应执著声音、香味、味道、所触、法相而行布施。” 作为菩萨,无论他的见修行果,皆不应有所...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佛经有云:“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就是说,在布施的时候 应离一切相,心中不住色 不住声香味触法,没有分别心 而怀着平等心、清净心去布施 在佛陀时代,古印度舍卫国里的国王、大臣和施主们常常会举办供灯法会,以供养佛陀和僧众。一个名为年嘎姆四处流浪的贫穷乞女,见到供灯...
这是说施舍作佛的人,布施已毕不应该希求接受布施的人产生爱念不忘、日后回报的心理。 三是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说的:“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不管布施是财施,还是法施,布施人都应在布施上没有片刻停住之心,这其实就是消解执著、自私。布施完全是利他的,而且这种利他是毫无计较的,好像布施者的...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复次,复是又的意思,次是次第。凡是经中用“复次”二字,都是和上文有一定的密切关系。上文回答云何降伏其心,本文是回答云何应住,看起来降伏其心和云何应住是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件事。前面说降伏,如果妄心能降伏,那么真心自然而然的无住而住了。如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