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的六个节度使分别是河东、范阳、平卢、河西、陇右和朔方,其中哥舒翰控制河西和陇右,安思顺负责朔方,而安禄山一人就独霸河东、范阳和平卢。换句话说,此时的安禄山是有足够的实力与底气与大唐分庭抗礼的。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河东三镇裹挟着大量杂胡士兵挥师南下,进击中原犹入无人之境,唐军不得已退守潼关。此时...
依据题干“天宝初年”“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可知,反映的是唐玄宗后期的安史之乱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史8年之久的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 故选:...
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资治通鉴》记载,安禄山一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有十八万余人之多。当安禄山反戈向唐之时,唐朝中央兵力不满八万。可知当时( ) A. 人口下降现象严重 B. 外重内轻局面显著 C. 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D. 皇帝权力日益式微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
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平卢军大致相当于今天河北省东部、南部一带的地区;范阳军大致相当于今天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北部一带的地区;河东军大致相当于今天山西省全境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在古代历史上多有变动,因此答案仅供参考。
天宝十四年(755),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三镇十五万兵马,以讨伐杨国忠为名造反,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大幕。安禄山携三镇兵马,发难唐廷,势如山崩,很快就占据黄河以北的土地。整个北方,仅有两支没有附逆的义军,一是驻守常山的颜杲卿,一是驻守卢龙的卢龙军。颜杲卿因颜真卿的缘由为后世...
民间故事:稻草人和青蒿 唐朝天宝十四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判乱,率兵十五万南下,很快攻占了洛阳。第二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又发兵破了撞关天险,进军长安。唐玄宗吓破了胆,仓皇逃往四川。 叛军攻占长安后,又派兵东进,扩展地盘。这时候,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县令张巡起兵北上,镇守雍丘(今河南杞县),...
[解析]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是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材料
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15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禁军仅有12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 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C.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D. 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
| 755年十一月初九,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率领三镇官兵以及同罗、契丹、室韦等游牧部落组成的军队,浩浩荡荡杀向长安,“安史之乱”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在战争初期,安禄山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率主力经河北南下,一路上未遇到有效抵抗。直至十二月十三日,叛军已相继攻克汴州(今开封)与东都洛阳,切断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