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柰,中药名。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t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根茎。性 味 味辛,性温。归 经 归胃经。功 能 有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的功效。主 治 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相关配伍 1、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
山柰概述 山柰是姜科,属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根茎块状,单生或数枚连接,芳香。根茎为芳香健胃剂,有散寒,去湿,温脾胃,辟恶气的功用;亦可作调味香料。从根茎中提取出来的芳香油,可作调香原料,定香力强。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胃经。 作用功效: 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临床主治: 用于...
山柰 适应症山柰具有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的功效。可主治心腹冷痛、肠鸣腹泻、不思饮食、停食不化、食积、胸隔胀满等。 山柰是姜科,山柰属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根茎块状,单生或数枚连接,芳香。叶通常贴近地面生长,近圆形,无毛或于叶背被稀疏的长柔毛,无柄;花顶生,半藏于叶鞘中;苞片披针形,花白色,有香味,易...
药材名称山柰 拼音Shān Nài 英文名 Galanga Resurrectionlily Rhizome, Rhizome of Galanga Resurrectionlily 别名 三奈子、三赖、三柰、山辣、三藾、沙姜。 界植物界 科姜科 属山柰属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山柰俗讹为三柰,又讹为三赖,皆土音也。或云本名三辣,南人舌音呼山为三,呼辣如赖,故致谬误,...
山柰属(学名:Kaempferia L.),矮小草本,具块状根茎,须根常膨大,无明显地上茎;叶数枚,基生,近圆形至披针形;花白色或紫色,数朵排成穗状花序,苞片数枚,披针形;花冠管纤细,裂片线形;唇瓣大,常有美丽的色彩;雄蕊生于花冠管的喉部,药隔宽阔,顶端延伸成附属体;果皮薄。模式种:山柰( K. galanga ...
紫花山柰(学名:Kaempferia elegans (Wall.) Baker in Hooker f.)是姜科、山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0-20厘米。根茎匍匐,不呈块状,须根细长;叶片长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圆形,叶质薄呈绿色,叶背稍淡;头状花序具短总花梗,苞片绿色,长圆状披针形,花淡紫色,花冠管纤细,裂片披针形,侧生退化雄蕊倒卵...
山柰山柰用于温中除湿;行气消食;止痛。主治脘腹冷痛;寒湿吐泻;霍乱;胸腹胀满,饮食不消,牙痛;风湿痹痛。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山柰俗讹为三柰,又讹为三赖,皆土音也。或云本名三辣,南人舌音呼山为三,呼辣如赖,故致谬误,其说甚通。山柰生广中,人家栽之。根叶皆如生姜,作樟木香气。土人食其根,...
山柰,也叫山奈、沙姜、三奈、山辣,是姜科植物山柰的干燥根茎。它主要分布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中国的南方省份如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和台湾也有广泛种植。 山柰的植物形态非常特别。它的根茎块状或圆柱形,表面是黄棕色至灰棕色,有明显的节和须根痕。叶片长...
③治一切牙痛:山柰6克(面裹煨熟),麝香1.5克。为细末。每用三子,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④治骨鲠喉:山柰根茎6~15克。水煎含漱。(《广西本草选编》) ⑤治头屑:山柰、甘松香、零陵香各3克,樟脑0.6克,滑石15克。为末。夜擦旦蓖去。(《纲目》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