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师坛 [ ní shī t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ní shī tán ] 亦作'尼师但那'。 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卧具尼师坛 尼师坛的体量用 尼师坛大小 ...
尼师坛拼音:ní shī tán 尼师坛注音:ㄋ一ˊ ㄕㄊㄢˊ 尼师坛繁体:尼師壇 尼师坛五行:火金土 尼师坛的意思 尼师坛含义解释 尼师坛 [ ní shī tán ] ⒈ 亦作“尼师但那”。 ⒉ 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词语: 尼师坛 拼音: ní shī tán 注音:ㄋㄧˊㄕㄧㄊㄢˊ 引证解释: 亦作“ 尼师但那 ”。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唐 张希复 《咏宣律和尚袈裟》:“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翻译名义集·沙门服相》:“尼师坛,或尼师但那,此名...
引磐引磐为寺院中所使用的打击乐器,又称手磬。形似酒盅,直径约7厘米,形状与仰缽形坐相同。置于一根木柄上端,木柄长约35厘米,用细长铜棍敲击。佛教中的蒲团、骨喇叭、香盘、饮食器、尼师坛(坐具)、禅镇、香、黄铜号角、颅器(嘎巴拉)、引磐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各位看完后对于佛学有新的认识,也...
在佛教中,尼师坛是一种特殊的衣物,它是六物之一,主要指的是随坐衣。这种衣物特别之处在于,它上面附有布料,这些布料不仅可以用作坐具或卧具,还可以帮助修行者在打坐或休息时保持舒适。尼师坛的名字来源于梵语,其音译为“尼师但那”。唐代诗人张希复在其作品《咏宣律和尚袈裟》中,有这样一句...
尼师坛 类别[物名] Niṣīdana,又作尼师但那,[寧*页]史娜曩。译言坐具。一曰随坐衣。亦為卧具。长四广叁。坐卧时,敷地护身,又布於卧具上护卧具之具也。以為礼拜之具者,谬也。 寄归传二曰: 尼师但那坐卧具也。 行事钞下一曰: 四分為身為衣為卧具故制。
尼师坛的尺寸根据使用者的身材而定,律典规定长度为佛陀双臂展开的长度,宽为一臂半。据《摩诃僧祇律》卷二十四记载,佛陀一揭手等于二尺四寸,这意味着较大的比丘可以使用加大尺寸的尼师坛。中古时期,尼师坛在南海地区被用作礼拜仪式的工具,但在中国和日本,这一传统受到了像道宣和义净等高僧的...
尼师坛 《尼师坛》 更新时间:2023-06-22 04:31:42 词语尼师坛 拼音ní shī tán 书写尼师坛 解释 1.亦作"尼师但那"。 2.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尼师坛 摘自:翻译名义集 - 宋·普润法云 或尼师但那,此名坐具,或云随坐衣。业疏,佛言:为身为衣,为卧具,故制畜之,长四广三。更增半磔手者,善见云:令于缕际外增之(迦留陀夷身大,坐不容故,加之半磔)。十诵云:新者二重,故者四重。十诵云:不应受单者,离宿突吉罗。戒坛经云:尼师坛,如塔之...
“披时不镇尼师坛”出自唐代张希复的《咏宣律和尚袈裟》。“披时不镇尼师坛”全诗 《咏宣律和尚袈裟》唐代 张希复 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无因盖得龙宫地,畦里尘飞叶相残。作者简介(张希复)张希复(生卒年不详),唐人张荐之子,字善继,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一作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