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和小尖足布非常相像,包括钱体的厚薄重量,制作和纹饰,尤其是它们都具有小尖足布的标志性制作特征:正面首部有两条竖线,腹部中间有一条竖线;背面首部有一条竖线,腹部有两条竖线。从整体而言,它们应该属于尖足布系列,是尖足布大家庭中的成员。但是它们的肩和足又不如尖足布那么锐利,有介于尖足布和圆足布、尖足...
尖足布系战国时期赵国铸币,形制是从春秋时期耸肩尖足空首布演变而来的,特点是平首、耸肩(后来趋于微耸肩或平肩),尖足,方裆或弧裆,外周有郭。正面首部有二竖纹,腹中有一竖纹,背面首部有一竖纹,腹部有两竖纹,背文多有数字,面文为地名。钱制分大小两种,大型为一釿布,小型为半釿布,但一釿、半釿的面值大多不...
是品“榆即”大尖足布,为赵国早中期铸币,其形制是由耸肩尖足空首布演变而来,平首、耸肩、平裆、尖足,面首部有两条斜竖筋线直至币身,中部有一条短竖筋线分隔币文,右侧为“榆”左侧为“即”。其背首部有一条垂直竖筋线,币身左右各有一条短竖筋线,靠右侧有数字“一”,为纪数,从形制和重量上看...
尖足布的发行促进了市场繁荣和商业发达,成为晋、赵两国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生产力提高,物价下降,尖足布购买力高的弊端显现,不久便产生了小型尖足布,以便进行小额支付。 尖足布的发行成功使晋国商业更加发达,市场反响热烈,成为主流货币,但其命运短暂,前后不满两百年。💰尖足布不仅是古代货币的代表,更是历史文化...
战国早、中期所铸布币,因足部成尖状而得名,有大小两种,大型尖足布多为耸肩,是由耸肩尖足空首布演变而来,属一釿(“釿”是战国时期货币单位)布,通长8cm左右,重约11g。目前已发现的钱面文字有“甘丹”、“大阴”、“兹氏”、“晋阳”、“邪山”、“蔺”、“榆即”、“虑虒”、“阳曲”等九种,...
蔺字背五尖足布 大型制式更稀罕 尖足布,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中晚期所铸之币。其特征为“平首、耸肩、尖足”。其上多铭文,记地纪值等。尖足布主铸材质青铜,分大小两种制式,不同文字品种较多,总体遗存量相对较多,少数属于稀见品。在尖足布品种中,相对最为稀见,价值最高者,是面“蔺”字,背...
[一槌定音]战国 尖足布选集 更多 《一槌定音》 20250427 《一槌定音》 20250420 《一槌定音》 20250413 《一槌定音》 20250406 《一槌定音》 20250330 《一槌定音》 20250323 《一槌定音》 20250316 《一槌定音》 20250309 《一槌定音》 20250302 《一槌定音》 20250223 《一槌定音》 20250216 ...
尖足布最初是在晋国北部流通的,后来它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甚至与河南的空首布平起平坐,这可是晋文公之后的事儿了。 晋国的霸业可是离不开尖足布的“支持”,虽然它不是晋国公室发行的法币,但它在市场上的地位可是杠杠的! 尖足布的变化也是多姿多彩,从最初的大型布币到后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演变出的小型尖足布...
📜 尖足布的发展历程 尖足布最初在晋国北部流行,后来势力范围扩大到河南,和空首布平分秋色。 晋国的霸业让它成为市场主流,但有趣的是,它并不是晋国公室发行的法币。 春秋时期,晋国公室还在用贝币,而尖足布的出现让晋国的商业更加发达。 它的重量只有13克左右,比空首布轻多了,携带起来不要太方便!🎨 尖足布的...
尖足布 尖足布寿阴3842元 (华夏评级 上美(03))尖足布寿阴已结束成交:恭喜“ruoqi”于 3,400 元拍得。藏品为官方委托,成交后另收取竞买人成交价13%的手续费,共计3842元 03月19日 阅读全文 尖足布 “北兹釿”小型尖足布成交价 ·赵 “北兹釿”小型尖足布(通长:59.2mm),美品 “北兹釿”小型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