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 所属类别 : 战争 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文:Counterattack in Self-Defense on the Sino-Vietnamese Border,又称: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狭义是指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地区爆发的激烈战斗;广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越南称之为1979年北部边界战争或越中边界战争,国际上将其视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一部分),是指于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期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越南)之间的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自卫措施,在短时间内占领越南...
90年代末,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工作总结》中写明我军两阶段共击毙越军52000人;2009年《十年中越战争》一书中将歼敌数量详细到了个位数,共57152人。这些数据纷繁复杂,不过具体歼灭数量可以参照《十年中越战争》,它最接近解放军战史的资料记载。我军战史记载,广西东线方向我军共投入19个陆军师...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 ,狭义是指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地区爆发的激烈战斗;广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对越自卫反击战,表面上看是中国反击越南入侵中国领土的战争,但其背后有复杂的国际背景。简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中苏交恶、中美...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拉开帷幕以后,朝鲜与柬埔寨曾正面力挺中国进行回击。作为中国的邻国,朝鲜与我国有着紧密相连的地缘安全问题。也就是说,朝鲜当局十分清楚,倘若中国不幸沦陷,下一个落难者未必不会是自己。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一根本问题,朝鲜似乎自始至终都十分清醒。哪怕是在中、朝关系岌岌可危,一度...
解放军最先使用这种战术是在1947年的四平攻坚战中的东北野战军,也是靠着这种高攻击力、高灵活性的打法,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打赢了不少艰难的巷战。班门弄斧的发隆之战 在说回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在面对我军势如破竹的进攻时,有些难以招架,便决定在发隆和解放军进行巷战。越军之所以选择巷战,也是因为...
对越自卫反击战狭义是专指1979年2月到3月期间,包含退军也不过二十多天。广义的对越作战,还包含两山(老山、者阴山)轮战以及两山战斗之前一部分战斗,前前后后近10年时间,一直到1990年结束。其实,两次作战有前后关系,但也有很大不同。至少从战略构思上,两者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两山轮战是在自卫反击战基础...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我军最后一次进入他国领土作战,中越双方的硬实力存在相当差距,所以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就控制了半个越南,夺取了对越作战的胜利。但在短短半个月的交战当中,解放军付出的伤亡其实是高于预计的,伤亡了将近3万人,为何解放军会出现如此损失,是战后军事学家一直探讨的问题。对越正义还击 对...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的称谓,因为中国认为是保卫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而越南认为,是为反抗中国的扩张而战,所以称为越中边境战争。国际上一般称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印度支那”(Indochine)这个名称来自法语,地理意义上就是指中南半岛。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中国与印度,所以就把处于中国与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