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父亲胡适,不仅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学者,更是一位引领时代风潮的思想家。然而,正是这份深厚的敬仰,让我更加勇于直面他的不足,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他的一生。 父亲一生倡导“容忍与自由”,这一思想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无数求知者的心灵。他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勇于质疑,不畏强权。然而,在我看来,这种过度的容忍有...
我父亲出身没落的官僚士绅之家,在一九〇四年到一九一〇年时,他还是一个学生,一九一〇年去美国(年二十岁),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一个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来的人迅速的被征服,他的长期的教育环境使他的立场逐渐转移到资产阶级。在国外所写的文章如“文学改良刍议”等,当时在中国名噪一时,是因为他...
解放后,有批评他的地方,自己就有反感:周总理到北大讲话说:“胡适之根本不认识什么是帝国主义”,心中反感已极。以为以我父亲的渊博,竟不知什么是帝国主义,宁非侮辱。在华大时,仍以为父亲“作恶无多”。学社会发展史以后,想法稍有转变。经过学代选举前两次检讨会,使我了解在这问题上自己仍是站在反动的臭虫立场。...
1950年9月22日,胡思杜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言辞尖锐,锋芒直指胡适。@历史 @怀旧 - 时间记忆于20240309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4.3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所属专辑:只是乱翻书 音频列表 1 胡适:容忍与自由 48 2024-06 2 胡思杜: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 33 2024-06 3 杨少坪:洋泾浜竹枝词 29 2024-06 4 马识途: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33 2024-06 5 马识途:不顺眼的转椅 40 2024-06 6 沈约:奏弹王源 ...
胡适带走了家里所有人,唯独把小儿子胡思杜留在了国内。临走时,胡适给小儿子留下了一箱细软,但胡思杜没有花这钱,他全部交给了组织。1950年,胡思杜写的《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发表,一时引起轩然大波。这篇文章,对胡适用词非常严重,很多词汇,甚至算得上侮辱胡适看到文章后,并没有生气,只是剪下文章,贴...
1950年,国内发起「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胡思杜当即把父母留下的财产上缴了,并且登报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 ,宣布断绝父子关系,并称胡适是「反动阶级的忠臣,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的走狗」。就这么一号人,因为众所周知的「阳谋」被打成右派「自绝于人民」,竹青居然认为这怪胡适54年到57年不听话?我TM……...
胡适说过:“我实在不要儿子,儿子自己来了。”前一句话是不是真的,那是胡适自己的事,后一句话则十分合理,我们的父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许多人想生男育女,却生不出来;有些人不想生育,子女却要来就来,好像真的挡不住。可见主导权在子女,而不在父母。
对自己周围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有所批判,在老舍的作品中的确是有的。在30年代,老舍周围有很多人,包括他的一些朋友,他们一方面接受了新的思想观念,一方面又摆脱不了旧的婚姻习俗。像那时候很伟大的作家鲁迅、郭沫若、胡适,都是屈从于父母的安排,娶了一个旧时女子,同时他们的思想又非常激进。一方面是围着他们的年轻...
胡适之得知1949年4月19日政府拒绝中共24项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渡江,此时局势已定,胡适在美处处碰壁,而发表《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 胡思杜(1921—1957),胡适先生幼子,1921年12月17日出生;生性好玩,喜交朋友,因不好读书,在美国八年转了两所大学也未毕业,1948年回国后被安排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北平和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