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全文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
材料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诗句的意思是一个怀抱婴孩、手提破筐的农妇,正在捡
小提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词语释义 饥肠:参见:[[饥肠]],[[饥肠]] 充饥:(动)吃食物消除饿的感觉:先吃块点心~。 小提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注释】刈(yì):割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的土埂荷(hè):肩挑箪(dān)食:竹篮盛的食物壶浆:壶盛的汤水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的熏蒸秉(bǐ):拿着曾...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
家田输税⑥尽,拾此充饥肠。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③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④但惜:只是珍惜。⑤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⑥输税:缴纳租税。 答案 (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诗句。根据诗中的“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可...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观刈麦》 诗句的意思是一个怀抱婴孩、手提破筐的农妇,正在捡拾别人遗落的麦穗。询问她的家境,原来是家里的田地都为交賦税给抵押光了,家里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来充饥,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深深...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
【答案】①②正确,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品《观刈麦》写到“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诗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是农民被逼迫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和剥削,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被强迫用来缴纳地租;③错误,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并非完全没...
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