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在于“控碳”,其必由之路是先实现碳达峰,而后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政府工作报告...
1. 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应对气候变化新目标。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经济发展由高能耗、高排放向清洁化、低能耗模式转变,“十四五"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为此,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当当启航盛世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数字时代的碳达峰与碳中和 专门阐述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 即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产业升级和能源低碳转型带来新的前景》。最新《数字时代的碳达峰与碳中和 专门阐述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 即实现碳达峰和碳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的关键技术是运用催化转化法实现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资源化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能有效减少碳排放,有效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并且能充分利用碳资源。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涉及的反应如下: ...
数字时代的碳达峰与碳中和 专门阐述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 即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关的理论能源低碳转型 党政读物 作者:曹立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 降价通知 ¥43.50 定价 ¥48.00 ...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下图中甲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6月20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在现有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和即将建成的广东新丰国家大气本底站基础上,在胶东半岛、黄淮、四川盆地等区域选址新建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16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国家大气本底站全覆盖。增建国家大气本底站,将有助于增强大气本底观测能力和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联网观测能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