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丰八年(1085)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工部尚书,特进少宰,封康国公,卒赠太傅,谥号“文宪”。喜书学,多作行法。据《宣和书谱》记载,有《宣召记》、《泛舟题名》书作传世。 九、王十朋《宠示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十朋道德文章名满天下,而书法艺术亦名当世。然其传世墨宝...
百家姓“宋”12种写法解析,李邕、鲜于枢、董其昌、王铎最来神! 宋,会意字,上为宀(mián),下为木,表示房屋周围有树木。本义:定居。从甲骨文、大篆“宋”字来看,是以房屋的象形为特征,古人解释为“足立林下,构木为室”,因此作定居之义。 宋也是古老而又辉煌的姓氏之一,约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微子启...
1、苏轼《寒食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天下第三行书”。有人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有千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2、米芾《蜀素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天下第八行书”,“...
5、张孝祥:宋代豪放派爱国词人,也善书法,与陆游、朱熹、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书法家”,其书法师承颜真卿、米芾,以草书见长,代表作《柴沟帖》最为著名,后人称道:“此字尤为清劲,如枯松折枝,架雪凌霜,超然自放于笔墨之外。”宋高宗曾评价张孝祥说:“张孝祥词翰俱美,必将名世。”6、朱熹:南宋著名文学...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代第八位皇帝,亡国之君但是位艺术家,与南唐末代君主李后主李煜(937-978,被北宋俘而亡)命运十分相似,徽宗是被金国俘虏客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的。 徽宗诗,书,画三绝。书法别成一体,自称“瘦金书”,后人有称“瘦金体”或“瘦筋体...
此作品为纸本行书,纵28.7厘米,横63.8厘米,藏于上海博物馆。此作品笔势俊俏,恭谨温和。吴琚性情孤傲,爱梅赏字,擅长正、行、草体,尤取法米芾,几可乱真,受高宗影响深。其学米书随心所欲而不失规范,书法造诣非凡,为南宋书法佳作。南宋书法家吴琚《行书杂诗帖》赏析 此作品为手卷,宋,六段手卷,行、...
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是北宋中后期崛起的书家,代表了宋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后世将他们并称为“宋四家”。宋初以来,书法多承晚唐五代之遗风,能书者大多效仿前代,仁宗以后的书法也出现了崇尚古法追求新意的风气,蔡襄为其中代表。蔡襄(1012—1067),字君谟,仙游人。苏东坡论蔡氏书说: “天资既高,辅以...
6、《洛神赋》:宋高宗赵构晚年草书代表作。绢本,高27.3厘米,长277.8厘米。此作草法出规入矩,运笔沉着浑厚,飞动流畅, 虽是草书,但字字独立,字与字变化很多,字法熟练生动,提按转折无不如意,虽字与字之间无引带,仍然呈现了一气呵成、流畅自如,显示了其极深的书法造诣。现藏于辽宁博物馆。7、《...
6、李建中《土母帖》:宋初书法家李建中行书代表作,后世称为“天下第十行书”,纸本墨迹,手卷,纵31.2厘米,横44.4厘米。此作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因此,此作是唐代行书笔法向宋代行书笔法转变的代表性作品。从此作既可窥探...
这种纸乃是宫廷特制,制作需要成百上千道工序,价值连城。恐怕也只有作为皇帝的宋徽宗能够用上这种纸,也恐怕只有这种极为珍稀华贵的纸张能够配得上宋徽宗的字。 《千字文卷》写于宣和壬寅(1112 年),正是宋徽宗四十一岁时。此时宋徽宗的书法风格逐渐成熟,如果说《秾芳诗帖》是宋徽宗自创的瘦金体彻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