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它出自《1901年2月14日慈禧太后上谕》,原话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它国之欢心。”意思是说,宁愿把家里的财产赠给友邦,也不愿分给自己家里的家奴;尽量把中华大地上的物力给友邦,结交他们,让他们欢心。但另一说认为,它出自晚清大臣刚毅之口,原话为“我家之产业,宁可赠之于朋友,而不必...
宁予外邦不予家奴 【出处】 《1901年2月14日慈禧太后上谕》:「宁与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含义】 宁愿给外面的寇贼,也不愿意留给自己家的奴才。考虑、考量中华现有的国力,在能承受的前提下,尽量让外国人满意。 【争议】 这个内容作为清廷“卖国”的证据,但是这句话到底谁说的还有...
不予(之于)家奴。 大意应该是:宁愿把这江山给西方列强外族,也不能给自己的家奴(被统治下的其他民族,主要指在清王朝统治下的汉族)。尽量,尽可能。用中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所拥有的一切。讨得西方列强的欢心。
为维持摇摇欲坠的满清政权,慈禧急命谈判大臣并训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于国之欢心。口谕:宁于(赠)...
中国周边的蛮族,都是勾结洋人,颠覆华夏。蒙古,满清。都这个心态。这群无耻败类。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里记载,守旧大臣刚毅说过“我家之产业,宁可以赠之于朋友,而必不畀诸家奴。”,到后来排满民族主义兴起,革命派出于政治需要将这句话变成了“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并传言是慈禧说的。梁启超撰著的《戊戌政变记》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作者将对传统纪事本末体史书的...
宁予外邦,不予家奴什么意思? “宁与外人,勿于家奴”此言应出自满清慈禧之口。当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狼狈逃窜西安,惶惶不可终日。为维持摇摇欲坠的满清政权,慈禧急命谈判大臣并训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于国之欢心。口谕:宁于(赠)外人,不与家奴。俱见历史记载。
“宁与外人,勿于家奴”此言应出自满清慈禧之口。当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狼狈逃窜西安,惶惶不可终日。为维持摇摇欲坠的满清政权,慈禧急命谈判大臣并训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于国之欢心。口谕:宁于(赠)外人,不与家奴。慈禧说过的一句话:“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当时太平军打了大半个中国,清庭决定向...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意思是友邦者帝国列强,家奴者治下百姓。“宁赠友邦”者,是指为保统治,宁愿引狼入室,不惜割地赔款;“勿与家奴”者,是指治下小民的生存权利。 资料拓展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挟光绪出逃西安。1901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颁布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政策。
谈论“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往往想起另一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有人将其并列,统称清廷卖国之方针。其实彼此很不相同。正如前述,前者的版权归属,且不说是刚毅还是荣禄,就是史籍出处也难以确定;后者则有史可征,著作权人乃慈禧无疑,此语出于她正式下达的“上谕”。(《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