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齐国做卿,奉命到滕国去吊丧,齐王还派盖邑长官王当副使同行。王同孟子朝夕相处,齐滕两国来回的旅途,孟子没和他谈过公事。公孙丑说:“齐国卿的官位,也不算小了;齐滕间的路途,也不算近了;但来回一趟,却没和他谈过公事,为什么呢?”孟子答道:“他既然独断专行,我还说什么呢?”孟子自齐葬于...
孟子中的公孙丑下原文: 孟子见公孙丑,曰:“苟子之不欲,虽赐之不受也;子之欲之,亦吾所欲也。嘻!牛何足贵乎?曰:‘幸而不见其大也。’人皆有不见其大也者。夫物无非彼,无非是,则物无足以为贵也。故士有志于道,而贫与不贫夫,皆富而无贵也。若夫子者,达道而不贫,可谓大贵与?” 解析: 此篇文章以...
故孟子在来往的路上不与其讨论,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位齐王宠臣的不满和抗议。 《孟子》一书有关孟子与滕文公交往的记载,被分别编入《梁惠王下》《公孙丑下》以及《滕文公上》等篇中。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1]。 充虞请曰[2]:“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3],严[4],虞不敢请。今...
通过对孟子与公孙丑的对话,揭示出了孟子的仁政与仁爱的核心观念。下面将对孟子公孙丑下的原文进行解析。 原文如下: 孟子见公孙丑,曰:“子为此邪?”对曰:“为国。”“为仁邪?”对曰:“为吾所欲,使我所欲从政。”曰:“何以政为?”对曰:“由正。”“若由正,南面而已矣,何必知尧舜之道?”对曰:“由正。由正...
《孟子·公孙丑(下)》解读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1],七里之郭[2],环而攻之而不胜[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5],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6...
公孙丑问道:“做官却不受俸禄,合乎古道吗?”孟子说:“不。在崇,我见到了齐王,回来便有离开的想法;不想改变,所以不接受俸禄。不久,齐国有战事,这时不宜请求离开。然而长久淹留在齐国,并不是我的心意。”
孟子说:“很不巧,我也病了,不能前往王宫。”第二天,孟子出门吊唁东郭先生去了。 公孙丑问:“昨天您推辞有病,今天又出门吊唁,这种做法对吗?” 孟子说:“昨天病了,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出门吊唁呢?” 齐王又派医生前来问讯病情,孟子的堂兄孟仲子说:“昨天大王派人传话,可巧孟子病了不能赴王宫相见。今天稍好...
公孙丑下,共2453字,14段故事。 1)165字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公孙丑下·第十节 公孙丑下·第十一节 公孙丑下·第十二节 公孙丑下·第十三节 公孙丑下·第十四节 相关作品 论语 作品简介:《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