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悲陈陶①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②。都人③回面向北④啼,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②回面向北③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①陈陶;地名,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此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②都人:长安的人们。杜甫此时困于长安。
悲陈陶•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译文: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②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注释:①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败绩于此。②都人:长安的人民...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送归云去雁,淡寒采,满溪楼,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村织离忧,只有楼前溪水,伴人泪长...
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
根据原诗首联“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可知初冬时节,十几个郡征兵而来的良家子弟,鲜血都化作陈陶洼泽中的水液。战死者数量实在太多,境况过于凄惨,作者惋惜于这些生命在战争中一朝逝去。根据原诗颈联“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可知大帮胡兵归来时箭镞仿佛用血洗过一般,仍然唱着胡歌在长安街市上...
杜dù甫fǔ〔唐tánɡ代dài〕孟mènɡ冬dōnɡ十shí郡jùn良liánɡ家jiā子zǐ,血xuè作zuò陈chén陶táo泽zé中zhōnɡ水shuǐ。野yě旷kuànɡ天tiān清qīnɡ无wú战zhàn声shēnɡ,四sì万wàn义yì军jūn同tónɡ日rì...
悲陈陶[756年杜甫45岁作]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日夜更望官军至。壹帆直挂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1547 0 03:11 App 壮游[766年杜甫55岁作]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
悲陈陶⑴【唐】杜甫 陈涛斜,在咸阳县,一名陈陶泽。至德元年十月,房琯与安守忠战,败绩于此。 孟冬十郡良家子⑵,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⑶,四万义军同日死⑷。 群胡归来血洗箭⑸,仍唱胡歌饮都市⑹。 都人回面向北啼⑺,日夜更望官军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