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吉亚同时否认存在和非存在,认为两者都是没有的,因为如果有非存在存在,它就同时存在而同时又不存在,成为自相矛盾的;存在也不存在,因为它既不是非派生的,也不是派生的,也非同时既是非派生的又是派生的,所以存在并不存在。 柏拉图提出一种相对的非存在理论,把非存在看作是“通种”,即最普遍的哲学范畴,指出智...
存在是不动的:不能变化,也不能毁灭;没有过去和未来;巴门尼德认为所有变化都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错觉而已,这显然是否定了变化;按照其说法,花开花落的现象,就是“不存在”,“这朵花”自然也就等于从来没来过。这是一种“不存在”的物理现象,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正如徐志摩的那首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
“存在即存在,不可以非存在,这是一条存在之路;非存在不存在,不可以存在,这是一条虚无之路”,进而...
真實地,「存在」(Sein) 與「不存在 / 非存在」(Nichtsein) 指的是物質層面的存在(Materielles) ,或說是,物質層面的事物是否「存在著」(Existieren)的狀態關係,意即「存在」說的是物質層面的存在處於「存在著」的狀態,而「非存在」說的則是物質層面的存在處於「不存在著」的狀態,或說是,「消失 / 消逝」...
巴门尼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存在论”是其最为著名的理论。 这条理论显然有些晦涩难懂,要想理解它,必须先弄懂两个基础概念,什么是“存在”,什么是“不存在”: 1.存在是不生不...
这句话不能理解为“存在”,要理解为“是”。 这句话应该翻译为“是,不可能不是”,“是”的最初含义,有生命、显现、在场的意思,以及肯定的态度。当他用于物的时候,就是表达的是物的在场,显现,如果对于人,还要指出,他是从自身之中站立出来,并且维系自身之中。
首先,存在是个体式的,不存在是整体式的。 比如,当我们说:“屋子里有一支铅笔”,只要在屋子里的某一地方找到一只铅笔,就证明了铅笔在屋子里是存在的。 当我们说:“屋子里没有铅笔”,则必须把屋子内的所有地方搜寻一遍,确认没有铅笔,才能证明铅笔在屋子里是不存在的。
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源自对“存在”的深入思考。他认为“存在者存在”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而“存在者不存在”是行不通的,是谬误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他的存在学说。(1)认识论的角度 他认为,人具有两种基本的能力:感性和理性。感性的对象是变动不居的现象,而理性的对象是永恒不变的...
首先,存在是个体式的,不存在是整体式的。比如,当我们说:“屋子里有一支铅笔”,只要在屋子里的某一地方找到一只铅笔,就证明了铅笔在屋子里是存在的。当我们说:“屋子里没有铅笔”,则必须把屋子内的所有地方搜寻一遍,确认没有铅笔,才能证明铅笔在屋子里是不存在的。所以,存在和不存在并非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