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曹丕在 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典论.论文》 反馈 收藏
曹丕在《()》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建安七子”。A.《诗品》B.《文心雕龙》C.《典论.论文》
曹丕在《()》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建安七子”。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B.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年—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资料整理|许...
东汉末年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刘桢、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七人并称“建安七子”。“建安七子”中属于泰安人的有:( )。 A. 刘桢 B. 孔融 C. 陈琳 D. 王粲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解析: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宁阳(今泰安市宁阳县)人。王粲(177~217),字仲宣。
文学常识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的“三曹”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作品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这种作品的独特风格在文学史上被称
题目建安风骨答: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骏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
陈琳(?~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县东南)人。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