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却)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人民,这不是单单...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意思 现代译文:赏析:现代解释:子贡救人不计前嫌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鲁国国相曾经犯了法,被关在监狱里。一天,监狱官员去看望他,说:“听说你很有钱,能够拿出点钱来,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命。”那位长官想:这正好是一个发财的机会,所以对子贡说:“好吧,你替我去看看吧。”子贡到了监狱后,在...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
所谓的子贡赎人,就是孔子门下的一个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而子路受牛,就是《论语》里面记载的,曾经有个叫仲由的人,看到别人杀牛,还专门去把人家的牛给买了下来,送还到人家家里。这两件事情都很著名,但却鲜少有人知道这些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这篇文章的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解释了这个成语。 意思:孔子说...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论子贡和子路的...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意思子贡赎人,子路受牛意思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
但是行为本身和目的却并不冲突,不能说我不要回报的去赎这个人就是好事,我要求某种回报而去赎这个人就不是好事了,因为以最终的结果来看,两者最终都把这个鲁国奴隶赎回去,使得他脱离糟糕的环境。 因此孔子批评子贡而赞…
《吕氏春秋》中有关于“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原文如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
春秋时期,鲁国法律规定,若是鲁人在国外沦为了奴隶,别人把他们赎出来,回国后可以到国库中报销所有费用。这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做生意时顺道赎回了一个鲁国人,但他觉得自己不缺钱,于是没有去国库报销。孔子听说后严厉责备他:“你小子自己是痛快了,我却担心从今以后,鲁国在外为奴的同胞要倒霉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