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朱熹《集注》:“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志:志向,意志。道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德:是孔子人道思想在道德实践方面的概括。所谓德,就是人通过学习和实践道而得于己、存于己的思想品德。仁是孔子最...
2.“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换句话来说,“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如果根据这里的四点来分析《论语》中所讲的道理,有许多...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翻译:立志于做人的大道,据守于德的要求,遵循于仁的精神,游习于六艺之中 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立志于做人的大道,据守于德的要求,遵循于仁的精神,游习于六艺之中。” “志于道”: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
《论语》述而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 著 大中小 zǐ子yuē曰::zhì志yú于dào道,,jù据yú于dé德,,yī依yú于rén仁,,yóu游yú于yì艺。。 注释 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白话】 孔子说:“有志于大道,据守在德上,倚仗着仁,涵泳于六艺之中。” 【释词】 志:心之所之、心所向往。第二个“之”是“到、往”之意。 按:心之所之,不在道,方向性不明,则游移他出,是为人心;而人心,受喜怒哀乐爱恶惧等情识的左右与影响,易入于歧...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1)从教育的角度看第一则材料,孔子的教育目的是___。(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加以分析。反馈 ...
【原文】 子曰:“志于道(1),据于德,依于仁,游(2)于艺(3)。”【译文】 孔子说:“立志于道,据守于德,依循于仁,优游于艺。”【评析】本章讲述进德修业之法,可谓一以贯之。(1)道,指政治理想。如《礼记·礼运》篇中,夫子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意思...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孔子说:“在‘道’上立下志向,把‘德’当成根据,把‘仁’作为依附,在六艺方面游乐。” 注意:“六艺” 古代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诗经》、《书经》、《礼记》、《易经》、《...
据,可以理解为根据、据守、依托。德,古义为得,就是遵循道来行事的所得。朱子的意思,心悟道有所获为德。据于德,就好像是一点一滴的感悟大道,然后坚守不失,长期积累,日有所进,终汇集成江海之势。依于仁。《朱注》:依者,不违之谓。仁,则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功夫至此而无终食之违,则存养之...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述而》篇,广而告之!这段话是教我们如何为人做事,无论有什么样的才华,从事任何谋生行业都应该注重德行。德:德者,得也。厚德载物!游:外出谍生的人在古时候称为游子。艺:技能、才华。观察一个人,德比才更重要。康熙皇帝曾说:“观人必先心术,次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