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姓,一个独特的姓氏,在中国虽人数不多,但分布广泛。根据《中华姓氏大词典》记载,把氏的分布包括安徽淮南、江苏高淳、上海嘉定、湖北黄梅、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山西太原、大同以及福建邵武等地。2005年,兰州市的把氏人口大约有4800人,其中永登县的族人较多。关于永登把氏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把氏第三个源流出自古羌人分支的党项族把利部,唐朝时期,把利部被迁徙至定州十余个县,逐渐汉化,改为单姓的把、利、巴、李等姓氏。把氏第四个源流出自女真族,世居“把忽岭”(黑龙江牡丹江境内的老爷岭),女真部族以山名的首字为姓氏,明朝时期,这一支把氏改姓“巴氏”,正确读音为[bǎ]。把氏第五个...
姓氏“把”有着多元的起源,源自古代职业、姒姓避难、羌族党项部族、维吾尔族贵族、女真族居地、蒙古族赐姓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汉化改姓。首先,源自职业的把氏,起自古代制弓工匠,他们被称为弝人或把人,因制作弓背中央握手部分而得名。在战争频繁的古代,他们的技艺与“把”字相关,故有此称。其次...
姓氏大全> 把 读音:bā 【源】 ①源出杞姓,东楼公之后。东汉安定太守杞康避董卓之难,改姓把氏(10,11,17,60)。②爬氏亦作把氏(9,62)。【布】 安徽淮南(362)、江苏高淳(305)、上海嘉定(351)、湖北黄梅(361)、台湾台北、台中、屏东、台南(64,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把秀,西魏时襄州刺史...
把姓氏来源 源源于职业,出自古代制弓工匠弝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弝人,是古代制做弓弩的工匠,为重要的军工兵种之一,实际上就是制作弓体的工匠,特长是做弝之工序。“弝”,就是执弓之处,即弓背中央的握手。一般人多是左手执弓,右手控弦射箭,因此“弝”大多要制作得适合将士们左手执握,当然也有少数右握“弝...
把氏是中国姓氏中比较少见的一个姓氏,但不一定是最少的姓氏。据《百家姓》中所载,把氏在当时是以山东省济南府把城为主要分布地,是属于比较偏僻的姓氏。现代也有一些把姓的人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地区。但在中国,姓氏的数量非常多,目前已经有超过6000个姓氏。
采姓:也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姓氏,但分布很广,其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出自纪姓,据传黄帝之子夷鼓氏封于采,邻近现在的北京,其后代便有人以地名为氏;二说春秋时有戴国,其地在今河南兰考县一带,戴公的后代就有人以采为姓;三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赐二弟吴氏改为采姓,其后代便以采为姓。而陈桥镇唐楼村的采姓家...
姓氏 把姓,音bǎ。中国一个不常见的姓氏,人数不多,但分布较广。回族中的把姓,大多是明代回回入附者和贡使经名的首音。如景泰三年(1452年)有入附回回把把,景泰五年(1454年)从撒马尔罕(今属乌兹别克)入附的回回人把好丁;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的回回贡使把部利朵思麻,不仅娶妻生子...
当然有繁就有简,我们的姓氏文化中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姓氏,笔画只有一笔,却是相当常见的汉字,只是很少有人把它当作姓氏来看。这个姓就是甲乙丙丁中的“乙”。作为中国姓氏大家庭中的一位成员,乙姓虽然并不算是大姓,但这并不是说该姓氏的人就不多。根据姓氏大辞典上的记录,我们可以得知乙姓的分布范围相当...
从顺治开始,逐渐由多音节的姓氏更改为单音节的姓氏,比如马尔泰,原来姓氏是瓜尔佳氏。也就是说满族人的姓氏一直处在变化当中的,入关之后,他们还会习惯性地把自己的姓名更改为汉姓。但是后来康熙帝曾经三令五申不允许满族人改姓,防止这些满族人沾染上汉人的恶习。后来乾隆时期,还特意对满人修族谱,比如《满洲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