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山禅师听了,于是辞行,上路时却忍不住频频回顾。船子和尚看在眼里,知道他心中尚有一丝疑问,不敢完全承当,于是便大声喊道:“阇黎”!夹山禅师一听,便回首。只见船子和尚竖起桨来,说道:“汝将谓别有(你认为还有别的什么妙法,不肯死心承当)!”说完便将船覆过来,没水而逝,以绝其疑虑。船子和尚入...
夹山禅师是有名的大法师,三藏十二部、唯识、中观什么都会,样样讲得通,正想给船子禅师高谈阔论一番,刚要开口,却被船子禅师一船杆打入水中,人一入水要被呛水,还要憋气,好危急,头刚一冒上来,船子和尚就催他“快说!快说!” 气都喘不上来,人还在水里,夹山禅师却还想发表演说,就又被船子禅师用船杆按入...
船子和尚用非常直接的方式,让夹山禅师领悟了禅的真谛。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很粗暴,但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语言和思维的局限,让夹山禅师直接体验到了禅的境界。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是要超越语言和文字,直接体验事物的本质。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超越语言和思维的局限,直接去体验...
唐代的夹山禅师是一位有名的大法师,他佛法好,学问好,讲经说法,听众极 多,名气大得很。有一次讲经时,有人问:“何为法身?何为法眼?” 他答:“法身无相,法眼无暇”,这从教下讲是圆满的,可是台下有个道吾禅师却噗哧一笑,夹山 禅师知道事出有因,便下坐虚心请教,道吾禅师告诉他“你说的错倒没错,只是没有...
船子禅师又以钓鱼为喻,鼓励夹山禅师不仅要深入探索佛法的精髓,更要把握当下悟道、成佛的关键时刻。他问道:“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钓三寸,子何不道?”意在鼓励夹山禅师在禅修过程中不仅要深入探索,更要把握当下悟道的契机。在船子禅师的指导下,夹山禅师终于开悟了佛法的真谛。这个经历也成为了禅宗历史上的...
道吾禅师道:“和尚必定是出世未有师在。” 夹山禅师道:“某甲甚处不是,望为说破。” 道吾禅师道:“某甲终不说,请和尚却往华亭船子处去。” 夹山禅师问:“此人如何?” 道吾禅师道:“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和尚若去,须易服而往。” 夹山禅师于是休讲散众,改装易形,前往华亭礼谒船子和尚。
🌊 禅宗中有一个极为著名的公案,讲述了唐代夹山善会禅师如何通过船子德诚禅师的三次水中点拨而开悟的故事。夹山禅师在唐代是一位名气极大的大法师,他的佛法造诣深厚,讲经说法时听众众多。📚 有一次,夹山禅师在讲经时,有人问及“何为法身?何为法眼?”他回答说:“法身无相,法眼无暇。”这个回答在教理上是圆...
这一段公案很精彩,我跟他讲了这个故事,他就在我前面打坐。我说夹山禅师当年没有悟道以前,是个大法师,坐在上面讲经说法。有人问夹山,如何是法身? 悟道成佛了就具备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我们肉体生命以外的一个不生不死的生命。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是报身,一切众生的子子孙孙,都是一切众生的化身。
在禅宗的历史上有一个惊心动魄的公案,夹山善会禅师见船子德诚禅师。 船子问:“大德住什么寺?” 夹山答:“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这是老一套。 船子又问:“不似,似个甚么?”还看不出是真开了眼,还是故弄玄虚,所以进一步勘验。 夹山答:“不是目前法。”仍然是老一套,书呆子一个。 船子心里有数了,淡淡...
唐代的夹山禅师是一位有名的大法师,他佛法好,学问好,讲经说法,听众极多,名气大得很。有一次讲经时,有人问:“何为法身?何为佛眼?”他答:“法身无相,佛眼无暇”,这从教下讲是圆满的,可是台下有个道吾禅师却噗哧一笑,夹山禅师知道事出有因,便下坐虚心请教,道吾禅师告诉他“你说的错倒没错,只是没有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