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意:颜回不喜爱也不追求,却以贫穷为乐,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颜子不爱不求”是一个主谓结构,其中“颜子”是主语,“不爱不求”是谓语,描述了颜回(颜子)的某种态度或行为。 “而乐乎贫者”同样是一个主谓结构,但这里省略了主语“颜子”,通过“而”字与前面的句子连接起来,表示颜回在不爱不求的同时...
结合“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可知,颜回不喜爱富贵,而是更喜欢穷困,是因为他找到了“大道”,因为心中有“大道”,所以他不向往富贵,能够安贫乐道,能够在穷困中感到满足快乐。从这个角度谈启示,可以从富贵与道义的选择、人生理想和富贵的选择、人生理想和价值的确立等角度谈启示。示例:“见...
夫富贵者,众人之所爱也,然颜子独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此其心之所至也。颜子之所以能在贫贱中自得其乐,乃因其志存于道,心向于仁。其不以贫富为意,而以求道为志,此其所以乐也。 且夫贫贱富贵,皆外物也,非由我心。若心之所至,则虽贫贱而乐在其中;若心之所不至,则虽富贵而忧在其中。颜子之心,已超乎...
原文:《通书·颜子第二十三》: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一样)也。处之一,则能化...
后来他在《通书》上说:“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1] 颜子塑像 这里似乎在回答“孔颜乐处”,尤其在说明什么是“颜子之乐”。然而,颜回所见“其...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可见理学对“乐”的追求是() A. 心外无理,心外无乐 B. 存天理、灭人欲 C. 格物致知,格苦致乐 D. 精神超越,身心和谐 ...
6.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 【评分标准】 每处1分,共2分。 7.示例: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在于颜回看到了天地间有比富贵更重要的东西,即 “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所以颜回才“乐乎贫”,安于贫简,不追求财富与地位,追求道德层面 的自我完善、圆满,所以能乐在其中。 【评分标准】 原...
材料一: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材料二:初,...
周敦颐(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
(1)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2)颜回看到了比富贵更重要的东西,即“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参考译文: 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富贵,是人们所喜爱的,颜回不喜爱不追求,却乐于贫困,是有什么特别的用心吗?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