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建筑介绍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太庙 [ tài miào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tài miào ] 古代皇帝的宗庙。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安静 幸福 埋怨 哞哞 勉强 绮丽 陡峭 褶皱 相信 摇曳 著名 蹂躏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太庙的意思 太庙含义解释 太庙[ tài miào ] ⒈ 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 例入于太庙。——宋·欧阳修《伶官传》 英Royal Ancestral Temple; 什么是太庙引证解释 ⒈ 帝王的祖庙。 引《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唐 韩愈 《请迁玄宗庙议》:“新主入庙,礼合祧藏太庙中第一夹室。”清 ...
太庙,位于北京天安门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1950年5月1日,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社会开放。1957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北京太庙享殿恢复对外开放,吸引不少游客参观。享殿建于明永乐年间,是太庙的主体建筑,游客在殿中可亲身感受其宏大庄严的建筑特点。目前,享殿内正在举办“太庙中轴:太庙历史文化专题展”,从建筑礼制和祭祀文化两个角度,介绍太庙的历史与文化。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9月19日拍摄的太庙享殿内的金丝楠木柱。
作为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的太庙,既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好的祭祖建筑群。历史上,元代建都北京,遵循汉制,曾经两次在皇城之左兴建太庙,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太庙,太庙也成为元代融入华夏文化的重要标志。撰文|贾福林 中国首都北京有一条贯穿皇城的中轴线,它南起...
配享太庙之所以能成为皇帝笼络功臣的好手段,主要还在于古人的思维是视死如生,很多人都把死后的名声、荣誉、地位看得很重要,所以皇帝们就抓住了人的这个心理,太庙的作用也从最初皇族祭祀祖先,变成了笼络人心的手段,而太庙中供奉的人物范围也从一个王朝的历代皇帝及其祖先扩展到了有功劳的皇室宗亲和外姓大臣。古...
介绍太庙的历史与文化。 这次开放区域之一的享殿, 殿内有68根巨大的金丝楠木 最高的达13.32米,直径最大的达1.2米, 殿顶用片金沥粉彩画装饰,地面铺满金砖, 身处其中,极其震撼! 太庙(Imperial Ancestral Temple),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