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黄花叶病毒属分类包括6个种,代表种为大麦黄花叶病毒。在大麦和小麦的生长地区,大麦黄花叶病毒、小麦黄花叶病毒、小麦梭条花叶病毒广泛存在,并已有详细的报道。这六个种分别是大麦轻型花叶病毒(BaMMV)、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燕麦花叶病毒(OMV)、水稻坏死花叶病毒(RNMV)、小麦梭条花...
大麦黄花叶病毒属的寄主范围狭窄,仅局限于禾本科植物,其中大麦黄花叶病毒和大麦轻型花叶病毒仅感染大麦。该属病毒的传播介体是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通过休眠孢子或游动孢子囊中的游动孢子传播病毒。即使在干燥的麦根和土壤中存留多年的休眠孢子,仍然可以传毒。实验中,可通过机械接...
大麦黄花叶病毒病:病株在分檗初期,首先在未展开的心叶上生出与叶脉平行的短条状褪绿斑,随着叶子展开,褪绿斑逐渐增加或联合成不规则的褪绿花叶。叶片僵直,叶色变黄,二棱大麦还出现褐色坏死短条斑。植株矮缩,株形松散,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新根少,褐根多。轻病株抽穗后上部叶无明显症状...
病毒名称: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BaYMV)。分类地位: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57.0.03.003。病毒的提纯:病叶于0.5m(pH7.0)磷酸缓冲液中匀浆,经四氯化碳澄清,病汁用PEG,NaCl和Triton*100的混合...
防治上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抗病品种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通过自然诱发鉴定3822个大麦品种,于潜六棱大麦、山嵊县无芒六棱大麦等12个品种均未发病,可用作抗原(阮义理等1984)。球茎大麦对小麦丛矮病毒、大麦黄花叶病毒、小麦黄花叶病毒均为免疫,且不感染禾谷多黏菌,前苏联球茎大麦与二棱大麦...
血清学检测:该病毒与小麦黄花叶病毒和小麦梭条斑病毒有血清学关系。据报道(Usugi and Saito,1970),在补体结合实验中,与小麦黄花叶病毒和水稻坏死花叶病毒有关。然而,根据ELISA实验(Usugi et al.,1984),使用大麦黄花叶病毒抗血清,检测不到水稻坏死花叶病毒或燕麦花叶病毒存在。与水稻坏死花...
综述|大麦黄花叶病毒在小麦和大麦中的研究进展 小麦和大麦作为世界第二和第四大禾本科粮食作物,是重要的食用口粮、加工原料和动物饲料。通过土壤真菌禾谷多黏菌介导传播的病毒病害在全球均有报道,由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和真菌传杆状病毒属(Furovirus)的单链正义RNA病毒感染引起,是麦类作物中当前发病...
大麦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形态学特征为弯曲线状,存在两种典型长度,分别为250~300nm和500~600nm,直径约为13nm。病毒的螺旋对称结构,螺距大约为3.4nm。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28~1.30g/cm^3。核酸部分由二分子线状正义ssRNA构成,RNA 1的长度为7.5~8.0kb,相对分子质量为2.6×10^6;RNA 2...
传播方法:在低于18℃条件下,可以通过土壤及汁液摩擦传毒,传播效率低。加入缓冲液10-3mol/LKC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钠(Na-DIECA),或叠氮化钠(Takanashi et al.,1967),3%K2HPO4(Takahashi et al.,1968),或10-4mol/Lρ-Nitrophenol(Kusaba et al.,1971)能提高病毒的侵染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