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 ,在 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
亲应为新,即革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
明明德是一个永久持续的过程,毫无间断,永无止境,圣贤永远在明明德的过程中。在亲民:明明德之后亲民,是有逻辑关系的,明明德就是道心完全显现的过程,当明明德之后,心灵没有污点,没有自私、狭隘、偏见等人性的弱点,那结果必然是“亲民”,亲民,亲近民众,也就是我党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王阳明:明明德者...
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大学》开篇,原文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亲近人民,在于达到完美的境界。 “在明明德”指的是要明了高尚的品德,即弘扬美德,发挥正能量。一个拥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人民服务,...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句出自曾子的《大学》,白话译文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 小戴礼记 》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 秦汉 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知止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6。物有本末7,事有终始,知所先后8,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道理,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 知道所应达到的理想是“至善”,而后才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礼记·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意思是“大人之学”或者“君子之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性,并且推己及人,把这种品性运用到教育和引导人上去,最后达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
1 全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出儒学经典《大学》。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了解并达到人们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在于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最后的结果是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明明德”就是悟道;去修行做济世救人的事就是“亲民”;“...
总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格言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价值理念,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更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我们应该以“明明德”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亲民”为导向,关注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的福祉;以“止于至善”为目标,不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