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参加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
在亲民:明明德之后亲民,是有逻辑关系的,明明德就是道心完全显现的过程,当明明德之后,心灵没有污点,没有自私、狭隘、偏见等人性的弱点,那结果必然是“亲民”,亲民,亲近民众,也就是我党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王阳明: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
材料一 “止于至善”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些大学如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均以“止于至善”为校训,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必须懂得“止于至善”的道理。材料二 孙启刚是一名16岁的初中生,他家境一般,却希望不劳而获,过上富裕的生活,他无心学习,沉迷网络,幻想一夜暴富,为此,他...
在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中国许多高校的校园里,教学楼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明德楼”,出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 今年5月2日,恰逢“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
全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出儒学经典《大学》。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了解并达到人们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在于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最后的结果是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全文及注解三纲八目的追求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第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明德”、“亲民”、“至善”,是《大学》的三个纲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悟道;“明德”之后去修行,起行,...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考察,在参加师生座谈会时指出,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大学之道" 习大大引用的这句古语,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 首先解释一下"四书"的概念。"四书五经"这个词经常被提起,一般用在形容众多的经典...
徐爱问:对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在亲民”的理解,朱熹说应该当其为“新民”。而后面的文章中也有“作新民”来为看法斧正。您认为应该按照原本“亲民”来理解,那先生有什么依据呢? 先生说:“作新民”的“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的“新”是不同的,这怎么能成为依据呢?“作”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