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原文节选 出处:《大学》 孔子 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 大学之道 ,在 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出自春秋末期曾子所著的《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即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引言:介绍《大学》及其核心思想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它不仅是儒家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
字面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找到并弘扬我们心中本来就有的光亮的德行,在亲近民众,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纲。大学之道:朱熹有个说明,一个人在十五岁之前,学习洒扫、应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礼节,就是学习小孩该学习的东西,十五岁之前称之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句出自曾子的《大学》,白话译文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是: 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性的光明品德,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 详细解释如下: 大学之道: 这句话中的“大学之道”,指的是大学的核心理念和追求。“大学”不仅仅是教育的场所,更是培养人格、传承文化、研究学问的重要机构。“道”在这里可...
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大学》开篇,原文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亲近人民,在于达到完美的境界。 “在明明德”指的是要明了高尚的品德,即弘扬美德,发挥正能量。一个拥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人民服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礼记·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意思是“大人之学”或者“君子之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性,并且推己及人,把这种品性运用到教育和引导人上去,最后达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了解并达到人们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在于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最后的结果是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明明德”就是悟道;去修行做济世救人的事就是“亲民”;“止于至善”是超凡入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一个凡人成为圣人的三个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