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广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热;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糖尿病、低血糖、妊娠和绝经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脊髓和周围神经的损害),帕金森病、嗜铬细胞瘤、水杨酸中毒、虚脱等亦可导致全身性多汗。
表现为阵发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出汗增多,常为两侧对称性,但也可见偏身多汗,多由于内分泌失调、激素紊乱、精神因素导致,可见于甲亢、低血糖、休克等疾病。 伴随症状:虚脱 心慌气短 发病部位:皮肤 家庭治疗 1. 手足多汗可用5%甲醛溶液外搽; 2. 腋部多汗可以使用乌洛托品溶液; ...
多汗可能是多汗症、内分泌紊乱、代谢性疾病等原因造成的。 1、多汗症:是指局部或者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可能因温度变化、体育运动、情绪波动、进食辛辣食品、女性更年期、孕期、神经内分泌因素、精神紧张、肥胖、酗酒等原因而诱发,所以要多方面改善。 2、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可能是营养元素...
常用的食疗验方: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冰片两克混匀,置脐窝处,外盖纱布,对盗汗也有一定的疗效;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黑豆100克,先...
因此确诊为多汗症。 图-小翟同学的手 二、治疗经过 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西药治疗:镇静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乙酰胆碱毒蕈碱受体,从而抑制汗腺活动,具有暂时的效果。但当达到减少汗液分泌的剂量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口干、皮肤潮红、心悸,肠胃不适,有依赖性等副作用,目前临床医生基本不...
一般多汗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所致,也可能是内分泌疾病、药物、心血管疾病、嗜铬细胞肿瘤等因素有关。 1、生理性因素:如果患者穿衣过多、周围温度过高、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因素,就可以造成机体排汗增多,这种是正常的现象,不用进行治疗。 2、内分泌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等,就可以引起多汗的症状...
多汗症的症状是阵发性局部出汗或全身出汗增多,通常为双侧对称。 1.阵发性局限性:局限性多汗症常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男女均可发生。局部多汗症最常见的部位是掌跖和摩擦面,如腋窝、腹股沟、会阴等。腋下多汗症是由小汗腺的过度活动引起的。与腋臭不同,腋臭主要由大汗腺引起。一般情况下,口服药物用于对症治疗,如...
局限性单侧多汗症的也有少量报告,发病机制不明; Ross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周围植物神经损伤或退化,表现为三联征:单侧或双侧节段性无汗症、Adie 麻痹性瞳孔和深腱反射消失,伴有局部代偿性多汗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
多汗症没有所谓最好的治疗方法,只有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法,可应用药物(如5%明矾溶液等)、进行手术(如汗腺去除术等)、物理治疗等方式治疗。 1.药物:可应用止汗剂治疗,如5%明矾溶液等,具有抑制汗腺分泌的作用。对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多汗症,可应用苯巴比妥钠等镇静药物治疗。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可应用于腋窝多汗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