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秋功罪”是对上文的概括,结合下片开头“而今我谓昆仑”可知,“谁人曾与评说”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答案:(1)这三句采用了拟人和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把昆仑山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让人能真实地感受到昆仑山的高大与苍莽。(2)这两句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下阕,词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评说昆仑,...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注】本词作于1935年10月。 (1)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横空出世, 莽 昆仑。莽:庞大粗犷,...
2.“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关键字:(1)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2)搅得:闹得、搞得。今语的“搞”,早期白话作品中都作“搅”。(3)周天寒彻:满天冷...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注],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