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基础知识1、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 14、0 20KHZ 。2 、 把声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是传声器。3 、 把电能转换成声能的设备是扬声器。4 、 声频系统出现声反馈啸叫,通常调节均衡器。5 、 房间混响时间过长,会出现声音混浊。6 、 房间混响时间过短,会出现声音发干。7 、 唱歌感觉声音太干,当调节混响...
关于声学发展的全面总结,请参考程建春,李晓东,杨军三位老师编写的《声学学科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一书。 声学的精神 声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环境里的声音。马大猷先生在《现代声学理论基础》的后记里提到,声学的内核紧凑,但是外延很广。我的理解是:声学的基础理论成型较早,后来变化不大。声学作为应用学科发展的历史悠久...
其中\delta为两个声音声压级的差值。两个声音的叠加之后的声压级可以用以下图来表示,横轴表示两个声压级的差值,纵轴表示在原来的基础上要增加多少dB。由图可知,两声音相差0dB时,合成声压级比原来声压级大3dB,即两个声压级相同的声音叠加,合成声压级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3dB;当两个声压级相差15dB以上,数值小的声压级...
1、声学基本知识一、声音的基本性质 声音来源于振动的物体。辐射声音的振动物体称为“声源”。声源要在弹性介质中发声并向外传播。声波是纵波。(1) 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为 2020000Hz ,称 为可听声。低于 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 ;高于 20000Hz 的声 音称为超声。次声与超声不能使人产生声音的感觉。(...
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本身并没有随波向前移动,声波可以...
关于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1、声波的产生①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可听声的频率在20-20KHz波长:声源完成一周的振动,声波所传播的距离。可听声的波长在17m-17mm。... 1、声波的产生 ①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 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可听声的频率在20-20KHz...
2、声学分类及研究内容 声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分支很多,粗略地说来,包括大气声学、水声学、电声学、超声学、建筑声学、音乐声学、语言声学、心理声学、生理声学等。 物理声学和理论声学是各分支的基础。它研究各种机械振动的原理和声波的收、发器。近年来,非线性声学也...
在人耳的声域范围内,声音听觉心理的主观感受主要有响度、音高、音色等特征和掩蔽效应、定位等特性。 响度、音高、音色、音长可以在主观上用来描述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物理量的任何复杂的声音,故又称为声音“四要素”,它们是心理声学的基础。 审核编辑:汤梓红...
声学基础: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产生的条件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像这样正在发声的物体就是声源。3一些动物发声的原因 ①.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②.鸟声靠鸣膜振动;③.蟋蟀靠翅膀相互摩擦发声;④.蜜蜂、蚊子、苍蝇在飞行时才有声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