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临床肿瘤学家,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现任国家癌症中心(NCC)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名誉主任,ASCO终身会员。兼任中国癌症基金会(CCF)副主席、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名誉主席和中国抗癌协会(CACA)名誉理事长。曾任WHO癌症部咨询委员、UICC教育委员和亚洲临床肿瘤学会主...
一众先行者在摸索中走向规范并不断开疆拓土,见证了我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40年发展的历程。 今年正值我国GCP体系成立40周年。国家癌症中心/医科院肿瘤医院GCP中心联合临床研究促进公益基金,特别邀请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负责...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年初,医肿GCP中心抗疫不停工,及时制定发布疫情紧急状态下GCP中心工作指引;于Lancet Oncology两度发文报告全球抗肿瘤生物类似药可及性和中国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正式获批为首批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并于8月乔迁1400㎡新址,以崭新面貌迎接上级领导视察和政府调研考察;获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风云榜2...
年初之际,中心发表新版《办事手册》,推动工作流程透明化;分别于Cancer Cell、EMBO Molecular Medicine发文报告实体瘤全球细胞基因治疗和双抗类药物的研发进展,同时于4月在GCP病房首次开展血细胞单采,具备了承接细胞治疗试验的能力;接连启动临床研究终身培...
杨志表示,在过去十年,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核药数量只有个位数,而目前国内约有近30种核素药物已经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除了肿瘤治疗药物外,这些药物研发还涵盖了其他重要领域。例如,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的药物,以及心脏疾病领域的药物研发都在积极推进。
2019年,中国新批准上市抗肿瘤新药14种、生物类似药2种、HPV疫苗1种,我院参与完成了其中13种药物的临床试验。我国批准的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和第一个自主研发的HPV疫苗均由我院牵头完成关键注册研究。 我院还完成5个检测试剂盒的上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