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AVPD)是一种心理状态,其特征是普遍存在的社交抑制模式、不足感以及对批评或拒绝的过度敏感。AVPD患者可能渴望社交互动,但由于他们强烈害怕被拒绝或被他人负面评价,因此经常避免社交互动。这种恐惧会导致他们退出人际关系和社交场合,从而导致孤独感和孤立感。在...
回避型依恋在人际交往中,属于两败俱伤型。他们的做所作为不仅令自己难受,更容易给对方造成伤害。 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是成人依恋风格理论当中的一个概念——基于儿童依恋风格发展出的针对成人依恋风格的理论。 在儿童依恋类型中,共分为两大类,即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两大类...
冷暴力对回避来说属于防御机制,主要是因为回避型依恋人格往往没有勇气去和对方沟通,一般倾向于先冷静而不愿意争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冷暴力。 02 回避型依恋的产生机理 一切思维模式的成因,都能在对生存的需要上找到答案。婴儿之所以呈现出回避型依恋的特征,是因为在依...
回避型人格,一个经常被「批评」的人格特征。 与他们接触的人,常常觉得他们冷若冰霜、难以靠近。你的积极主动很难得到同等的回应,他们也很少向你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但事实上, 回避型的「回避」是被动的,…
这个阶段也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伴侣在这个时候,或者直接离开,或者自我怀疑,或者疯狂跪舔,其实这都是被回避型给带偏了,节奏被ta的反应彻底打乱。其实,你的焦虑不会对你们的关系有任何帮助,还不如洒脱一点,暂时离开是更好的选择。你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好好冷静一下,转移注意力,深度思考自己到底是不是...
回避型依恋的人,其实也不是不想爱,只是他们的内心,砌了一道墙,在一段关系到了,让他感受到难以自控的地步时,往往会选择躲避,退回到墙内。有心理学家研究过,回避型依恋的人,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小的时候,从父母那里索取的关爱,没有得到满足;亦或是长大后,在某段亲密关系里,受到过巨大的伤害,...
回避型人格障碍(AVPD)是一种人格障碍,其特征是对他人的感知判断高度敏感,对社会接触和人际关系极度不适。这种痛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不及时治疗,一个人可能会避免任何可能需要多年,甚至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大量社交或与他人亲密的情况。 患有AVPD不仅仅是在...
1回避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依恋,三个情感阶段的差异表现为了更好地说明“回避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依恋”的不同,我们把讨论情境放在亲密关系里,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追求阶段、亲密关系初期、亲密关系稳定期”。我们将从这三个阶段里“回避型人格障碍”者,和“回避型依恋”者的不同表现方式和心理状态,来...
一:回避型人格的形成 简而言之,回避型人格就是渴望被爱却又拒绝被爱。纵然内心已经极度渴望,但表面上还是摆出一副“我不需要”的冷酷态度,以免受到伤害。这就造成了一些人在建立亲密关系上存在一定的障碍,甚至无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有研究表明,回避型人格占人口的比例高达 20%左右,这张图完美解释了...
“回避型人格”即回避型人格障碍,也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这类人通常对自己能力评价较低,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会因害怕受批评被拒绝,不能忍受负面评价而拒绝参加社会活动。因此,常表现为回避社交、亲密关系、冲突、挑战……回避一切有可能对其产生伤害的人事物。时间久了,这些自卑感和抑制社交的行为,会对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