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戚 喜戚,汉语词汇,释义是高兴与忧愁。喜:高兴,快乐:欢~。 戚:忧愁,悲哀:戚然。凄戚。哀戚。【释义】喜戚:高兴与忧愁。喜戚:韩愈《争臣论》“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jí],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去留交喜戚”出自宋代程公许的《送别彦威侄西归侍母》。“去留交喜戚”全诗《送别彦威侄西归侍母》宋代 程公许先集载行橐,叩阍书万言。风云乘快便,雨露沐殊恩。客里仍分袂,天涯想倚门。去留交喜戚,情不尽离尊。《送别彦威侄西归侍母》程公许 翻译、赏析和诗意《送别彦威侄西归侍母》...
喜戚由宝故,以识为心累。朗读 0喜欢 出处 出自明陈献章的《读张廷实主事近稿》拼音和注音 xǐ qī yóu bǎo gù , yǐ shí wèi xīn lèi 。 小提示:"喜戚由宝故,以识为心累。"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心累:生活当中的“累”,是“心”对生活压力的主观感知。累,主要的...
小提示:"喜戚以我故,口腹为心缘。"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口腹:(名)指饮食:~之欲|不贪~。 小提示:"喜戚以我故,口腹为心缘。"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口腹 全诗 原文拼音版 湛若水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
“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出自唐代韩愈的《争臣论》。“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全诗《争臣论》唐代 韩愈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
杯酒偶逢兼喜戚 说起“杯酒偶逢兼喜戚,父风真认岂须眉”这句话,咱就得聊聊人生路上那些不经意间遇到的缘分,还有那些刻在骨子里的亲情。有时候,生活就像一场大戏,咱们每个人都是台上的角儿,不知道啥时候就会和某个人、某件事不期而遇,然后发现,嘿,原来咱俩有这么多共通之处,就像是失散多年的亲人。
这句出自韩愈《争臣论》,意思是:(看待朝政的得失),就好像越国的人看待秦国人的胖瘦,轻飘飘在他的心里没有一点喜忧的感受。
越剧《白蛇传·哭梦蛟》》表演:爱越喜戚(2021.7.28) 是在优酷播出的文化高清视频,于2021-08-04 22:19:39上线。视频内容简介:越剧《白蛇传·哭梦蛟》》表演:爱越喜戚(2021.7.28)
小提示:"安知一喙鸣,喜戚自颠倒。"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安知:怎么知悉。 颠倒:(动)①上下、前后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这一面应该朝上,别放~了。②使颠倒:~黑白。[反]澄清。③错乱:神魂~。[反]正常。
忽焉,在古文中一般是指快速的样子,在这里应该指的是不注意,不关心的样子,忽有疏忽,不注意的意思,焉指……的样子,这句话出自韩愈《争臣论》,意思是:(阳城)作为谏议大夫对政务得失毫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