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构成2019年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之情形[27]。三、审查标准的一致性、使用情况、是否属于缺显,均是此类案件中备受关注的角度 (一)基于此前已经获得注册的情况适用“审查标准一致性”原则 “黄金膜”的案件,同时引用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与《商标法》第三十条驳回...
而在在无效宣告案件中,权利人引用《商标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第十五条等则更为常见。但是当申请人不具有在先权利或者权益,同时争议商标又不具有商标本身上的误导性或缺乏显著性等问题而不能作为商标注册和使用情形时,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似乎是《商标法》为权利人打开的一扇窗户,但该条的适用则有其构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判断商标是否应当适用《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时,一般需要从商标本身是否与指定商品、指定服务的特点有关,是否与商品、服务本身的属性有较大关系且有较为严重的误导性,可能让消费者因此产生特殊期待,影响消费...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所禁止注册的标识指商标标志本身具有欺骗性且足以导致相关公众对商品特点或产地产生错误认识的标志,并不包括对他人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混淆误认的标志,后者属于商标法相对条款的调整范围,诉争商标的注册不具有欺骗性。故维持了一审法院判决结果。又如在“...
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根据《商标审查审理指南》[6],与公众人物姓名、肖像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未经本人许可,容易导致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等产生误认的,适用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由此可见,适用该规定需要...
“黄金膜”的案件,同时引用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与《商标法》第三十条驳回注册申请。二审法院对于近似的认定予以维持,但对于欺骗性条款,其认为鉴于诉争商标与两引证商标已构成使用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且诉争商标与两引证商标的文字都含有“黄金”,而被诉决定及原审判决均认定诉争商标中...
原《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将“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修改为“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这使得商标法针对商品的质量、产地等产生误认的情形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是绝对性禁止注册条款,比如“名扬天下”、“伊利顶级牧场”、“秘方堂...
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情形为: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因此,该条款主要依据商标的概念进行判断和审查。对于中文商标来说,审查员对其含义的理解与商标申请人所预设的含义往往差异和分歧较小,但在外文商标的审查过程中,由于相关公众中对外文的认知程度存...
《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 1.关联法条 《商标法》第一条、第七条、第三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