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的院士名单中,我们看到了熟悉的名字——赫晓东教授和郭世泽校友,他们分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个名单中的亮点在于,他们曾经在1991年同住在哈工大学生七公寓506,这个宿舍如同一个学术圣地,孕育了三位学术大师,让人不得不感叹梦想的力量。 这三位学术大师并非偶然,而是必然。他们有着共同的...
网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在哈工大 有这样一群大先生 他们不仅有“大学识”“大技艺” 更有“大品格”“大视野” 他们 瞄准“国之重器” 聚焦“杰出人才” 发挥学校改革发展“智囊团”作用 担纲科研攻关“领军人” 和立德树人“...
在贺信精神引领下,哈工大锚定国之重托,聚焦“真问题”建强“有组织”科研体系,以“两总制”支撑大项目攻关屡获突破,以“大师+团队”开展大兵团作战,以“人才特区”模式支持基础研究,以“问题导向”推动交叉学科研究,以“集群布局”打造重大科研平台,以为国而“新”的胆识和魄力,走出了超常变革的破局之路。
从2022年6月未来技术学院暨问天书院揭牌成立,到面向2023级本科生推行“1+1+X”人才培养模式,哈工大持续强化航天领域“尖兵”式学生培养,在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大师+多学科导师团队”的科教融合育人模式,在探索杰出人才自主培养方面勇开新路、走在...
科研团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柱 科研实力一直被看作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而科研团队中的骨干力量更是各行业的顶尖人才,是高校最为珍贵的资源。梅贻琦先生曾经指出:“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高端人才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高校的师资结构是评判学校实力的重要因素,而诺贝尔奖...
在贺信精神引领下,哈工大锚定国之重托,聚焦“真问题”建强“有组织”科研体系,以“两总制”支撑大项目攻关屡获突破,以“大师+团队”开展大兵团作战,以“人才特区”模式支持基础研究,以“问题导向”推动交叉学科研究,以“集群布局”打造重大科研平台,以为国而“新”的胆识和魄力,走出了超常变革的破局之路。
“大师+团队”是我们建设平台的经验积累,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我们培育了微小卫星、机器人、陶瓷材料、超精密仪器、水资源等30个打硬仗、打胜仗的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大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凝练学术方向、汇聚人才队伍。例如,杜善义院士带领的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深耕航天30余年,团队成长出两院院士3人、国家级高层次...
在贺信精神引领下,哈工大锚定国之重托,聚焦“真问题”建强“有组织”科研体系,以“两总制”支撑大项目攻关屡获突破,以“大师+团队”开展大兵团作战,以“人才特区”模式支持基础研究,以“问题导向”推动交叉学科研究,以“集群布局”打造重大科研平台,以为国而“新”的胆识和魄力,走出了超常变革的破局之路。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目前,哈工大(深圳)形成了以院士为引领的“大师+团队”的人才格局。学校全职教师中,近80%拥有海外经历,近90%为国家及深圳认定的各级高层次人才。 学校还设立首席学术顾问制,聘请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十余位两院院士为学科发展诊脉把关。同时,在教师引进、考核评价、日常监督等各环节坚持把师...
“大师+团队”是我们建设平台的经验积累,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我们培育了微小卫星、机器人、陶瓷材料、超精密仪器、水资源等30个打硬仗、打胜仗的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大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凝练学术方向、汇聚人才队伍。例如,杜善义院士带领的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深耕航天30余年,团队成长出两院院士3人、国家级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