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近代社会一直笼罩在周制与秦制共构的皇权政治大纛之下。传统政治哲学固然仰望“天下为公”的“大同”,却因其过于高远,退而求其次,寻觅比较切近的“私天下”的“小康”,在“周制”与“秦制”之间徘徊,儒家倡言周制,法家力行秦制,而历代执政者的主要方略是:兼领周制与秦制,儒表而法里,霸王道...
中国社会制度史历程繁复错综,原始氏族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法且不深议,自跨入文明门槛,确立权位世袭的王朝政制以后,三千多年的社会制度,略分周制与秦制两大系统。宗法封建制行“王道”,成形于西周,传世三千年;君主集权制酝酿于春秋战国的列国之间,定格于秦代,行“霸道”,辅以“王道”,传世两千余年。秦汉以...
这本书是冯天瑜(1942年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先生的遗作。书名取“周制与秦制”,既说明全书内容有关中国的制度史,也说明了冯天瑜进入耄耋之年把毕生所究的题目作了一次总结。 上世纪70年代末是他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开端,从那时起,他对观念史、思想史、社会史和制度史均有涉猎。拿本书来说,这也不是他首次把...
周秦之际以降,君主集权制兴起,郡县制取代封建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君主“独治于天下而无所制” 。君主集权孕育于春秋战国,成型于秦代,推衍于两汉至明清各朝(所谓“历代皆行秦政制”),可称之“秦制”。中国前近代社会一直笼罩在周制与秦制共构的皇权政治大纛之下。
本书题作“周制与秦制”,并不是狭义上“周代的制度”“秦代的制度”,而是指自周代至晚清,历时三千年的周制文化、历时两千年的秦制文化,虽有多种变态、解构,但一直没有缺位于波澜起伏的中国制度历程。在中国制度文化进程中,“周制—秦制”是中国制度文化的一对基本范畴,切近历史枢要。关于选择周制或是秦制,...
《周制与秦制》,作者:冯天瑜,版本:商务印书馆 2024年3月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冯天瑜(1942年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先生的遗作。书名取“周制与秦制”,既说明全书内容有关中国的制度史,也说明了冯天瑜进入耄耋之年把毕生所究的题目作了一次总结。上世纪70年代末是他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开端,从那时起,他...
《周制与秦制》是冯天瑜的遗作。“周制”和“秦制”虽以朝代命名,却不单指周代的制度、秦代的制度,而是由此形成的制度及其传承革新。上世纪70年代末是冯天瑜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开端,从那时起,他对观念史、思想史、社会史和制度史均有涉猎。本书不是他首次把周制和秦制同时作为专著的研究内容。书名取“周制与秦...
《周制与秦制》别开生面,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深入解读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王霸杂用、儒表法里的制度轮回。《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第一辑)聚焦长期失传的先秦经史类典籍,触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全十四卷)由世界范围内的专业戏剧史学家、一流戏剧人联袂撰写,是一部难得的戏剧...
摘要:《周制与秦制》的完成,是冯天瑜学术生涯的内在逻辑延伸和圆满收官。冯天瑜强调,制度不能单独决定历史,须以物质文化为前提,精神文化作引领,三者交相互动,结为有机整体,共同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制度决定论”并不可取。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