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和公民的“体感治安”相比较,目前对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还远远不够,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权所提供的仅仅是“低水平”的保障,目前还有大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活动由于单个被害人举报的积极性不高、证明被告人情节严重的证据难以收集和固定、犯罪集团化增加了侦破难度等原因没有得到应有刑罚处罚。不过,另...
周光权:刑法应该直接采用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的分类方案 为具体把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对象,周光权教授采取了特征归纳的方法,提炼出以下三个标准对个人信息进行界定: 1.具有可识别性。个人信息必须与自然人相关联,而且与特定自然人相关联,同时具有识别性,即通过该信息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特定自然人。那种经过...
对行为性质的认定相对容易,因为在委托人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场合,其将个人信息委托、提供给关联公司或者下属公司处理时,受托人对于个人信息未取得合法授权通常具有概括的认识,甚至事前参与了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过程,因此,在委托人非法获取个人信...
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以及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据此,目前我国法律并不禁止企业或个人从事个人信息相关业务,更不会禁止对信息的合理使...
文:周光权 来源:检察日报 本文原刊于《检察日报》,作者周光权,原标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与妥当的刑罚处罚》。周光权,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生,重庆人,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律委员会委...查看全文...
内容提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相关司法解释和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以及审议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所采用的个人信息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也都坚持信息的可识别性特征。刑法出于保护法益的考虑,更多地在与个人行动自由、人身安危及财产安全紧密关联的意义上把握这一概念。个人信息和隐私之间不是对立关系,具有私密性的健康信息...
原标题:周光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与妥当的刑罚处罚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明确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其中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等。草案还规定信息收集...
周光权: 刑法应该直接采用个人信息 保护法对个人信息的分类方案 为具体把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对象,周光权教授采取了特征归纳的方法,提炼出以下三个标准对个人信息进行界定: 1.具有可识别性。个人信息必须与自然人相关联,而且与特定自然人相关联,同时具有识别性,即通过该信息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特定自然人。那种经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相关司法解释和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以及审议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所采用的个人信息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也都坚持信息的可识别性特征。刑法出于保护法益的考虑,更多地在与个人行动自由、人身安危及财产安全紧密关联的意义上把握这一概念。个人信息和隐私之间不是对立关系,具有私密性的健康信息、行踪信息...
争鸣|周光权、张新宝、刘艳红、程啸、姜涛: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民刑边界的讨论 编者按 2021年1月8日,民法典实施后国内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宣判,因在互联网上公然非法买卖、提供4万余条自然人个人信息,孙某被判支付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赔偿款34000元,专门用于信息安全保护或个人信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