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钰周,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于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德国乌尔姆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3年5月-2016年9月先后担任德国乌尔姆大学和马普高分子研究所课题组长,2016年9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兼任马普高分子研究所课题组长,2019年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
吴钰周,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德国乌尔姆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欧洲科学院院士Tanja Weil教授。2013-2016年先后在德国乌尔姆大学和德国马普高分子所担任课题组长。...
董念国,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心研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心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胸...
吴钰周,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德国乌尔姆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欧洲科学院院士Tanja Weil教授。2013-2016年先后在德国乌尔姆大学和德国马普高分子所担任课题组长。
通讯作者:吴钰周 通讯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论文DOI:10.1021/jacs.4c03087 全文速览 该论文着重归纳总结了吴钰周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蛋白质化学遗传修饰的方法,适用于构建结构、性质以及功能各异的手性人工光酶,为激发态光反应的手性控制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当然,说光生物催化是新的生物催化模式并不完全正确,在自然界中,著名的光合作用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光生物催化,光合作用也是大家认为最好的一个绿色能源的利用方式。我们先进院很多同事都希望模拟光合作用绿色能源的利用方式,用各种化学与生物耦联的手段,尝试构建生物催化的手段,实现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尤其是在光能利用的...
该论文由郭娟执笔,吴钰周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团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论文的中心内容围绕一种蛋白质化学遗传修饰方法的提出,其主要目标是构建具有不同结构、性质和功能的手性人工光酶。这一创新方法为解决激发态光反应中的手性控制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背景中指出,酶作为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其三维超分子...
课题组负责人吴钰周教授2008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10年硕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13年于乌尔姆大学Tanja Weil教授课题组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担任课题组长。2016年5月-2016年9月担任德国马克思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课题组长。2016年9月起正式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职德国马克思普朗克高分子...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吴钰周教授团队,联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高分子研究所的Tanja Weil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纳米材料表面亚结构的精准构建及其对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团队利用聚亚苯基树枝状大分子(polyphenylene dendrimer,PPD)合成技术,构建了具有近球形的三维多苯环刚性骨架的树枝状大分子纳米颗粒(粒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