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全文赏析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
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史载当时破蜀...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①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注①花蕊夫人:徐氏,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孟蜀亡国后,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徐氏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
神色悲凉的花蕊夫人眼波盈泪,略微沉思,轻启朱唇,吟出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刘涛版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五代·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一)读中国古代史,最怕...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后蜀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哪里知道? 十四万军士一起放下武器投降,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真正守家卫国的男子! 注释 妾:花蕊夫人自称。
(9分)述国亡诗花蕊夫人[注]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注】花蕊夫人:徐氏,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孟蜀亡国后,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徐氏就诵了这首“述...
@古诗助手君王城上竖降旗全诗 古诗助手 您查询的古诗是《金陵怀古》,全诗内容如下: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的作者是五代时期的花蕊夫人。诗中表达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英雄气概的呼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结果1 题目花蕊夫人的诗句:“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叙述了哪个历史事件?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叙述的是后蜀亡国。反馈 收藏 ...
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五代)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后蜀皇帝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时期女诗人。孟昶降宋后,花蕊夫人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花蕊夫人 反馈 收藏 ...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9.诗歌最后两句中的数字“十四”和“一”是确指吗若不是,请指明理由。答:10.“妾在深宫那得知”是对“女祸亡国论”的有力反击,试对本句话进行分析。答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9.不是确指,使用了夸张手法,“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