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与“失”形成合力的人,失也乐于让他有所得。没有掌握规律也没有实践经验的人,以自身为例证实了“失者同于失”的道理。他们的行为在完全失控的情况下,自然会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这就是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
道经·第二十三章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解析】你所问的这段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第二十三章: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从事于道的人,道也容易接受他。从事于德的人,德也容易接受他。没有道德的人,无德之人容易接受他。狭义的道本义指行走的路,后来又指道德,道义、正义,...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得”,获得,接纳,这里可以理解为“同在”。与道相合的人,道会自然地赋予他力量;同样,与德相合的人,德也会乐于赋予他德性。反之,那些迷失方向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地遭遇失败。不管是修道还是行道,人的思想意识必须要与大道相...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出自《道德经》第23章,意思是说:做事服从道的人,类似道,做事服从于德的人,类似德,做事背离道的人,同样失败;类似道的人,道会帮助,类似德的人,德会帮助,类似缺的人,缺会帮助。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说各种感受来了,你都能以希言应对,无所于忤,单纯地感受它,那各种感受都“乐得之”,它们都没有攀附,不受束缚,气机都自在,这样都是…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所以,顺应自然的人们,就是同道中人.道德高尚的人们,就是同德中人.没有道德的人们,就是失德之人.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从... 分析总结。 所以顺应自然的人们就是同道中人结果...
【原文】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所以,追求道的人要顺从道,追求德的人要合乎德,背道背德的人会失去道和德。追求道的人,道也会乐于成全它。追求德的人,德也会乐于成全它。
《道德经》【23】-3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 这是讲:一个人要遵道守德,道德才会与你同在,就会长长久久。你背离道德,最终就会失去所有。道德是做出来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