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龙,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博导。2015年在中科院化学所取得博士学位,2015-2019年先后作为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物理系工作。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Mater, Joule, Adv Mater, Matter等国际期刊已发表论文100篇。论文引用总次数超过22000,H-因子77。先后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天津市杰青、全球高...
叶龙,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教授、博导,天津大学研究生优秀核心课程负责人,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的凝聚态结构表征与调控、可拉伸光电器件及相关测试设备的研究。主持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
• 叶老师荣获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 祝贺刘俊伟同学荣获天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 祝贺叶老师入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学科) • 祝贺叶老师获批天津大学首批优秀研究生学科核心课程 • Next Energy期刊有机光伏专刊 • 课题组承担的天津大学研究生文理拔尖创新奖励计划在中期考核中获评优...
针对以上问题,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叶龙教授和耿延候教授等前期报道了在聚合物:非富勒烯小分子共混体系中加入少量的富勒烯PC 71BM,能够优化薄膜的分子堆积和相分离结构,从而同时提高共混薄膜的裂纹起始应变(COS)和光伏性能(PCE)。此外,他们提出基于聚合物:非富勒烯小分子:富勒烯三元共混体系的弹性模量能够通过...
近日,天津大学叶龙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雨副研究员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可控温、可旋转的原位拉伸样品台装置,能够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和上海光源实现对聚合物超薄膜的动态结构表征。 以代表性半导体聚合物N2200为例,首次展示了变温拉伸条件下的原位GIWAXS实验结果。研究...
有鉴于此,近日,天津大学叶龙教授团队开发出多种三元全聚合物共混物,其相比于二元聚合物共混物(PM6:PY-IT、PM6:PYF-IT)表现出更大的PCE、机械拉伸性和稳定性。研究人员有目的地设计了两套三元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将各种第三组分引入到参考的二元体系中。在第一组中,研究人员将第二种聚合物给体加入到二元共混...
叶龙教授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统计:IF>20, 41篇 IF>15, >50篇 一区Top,>70篇 Nature/Cell子刊:6篇 ESI高被引/热点论文,>30篇 详细情况Nature Materials (1篇) 影响因子:37.2 Joule (3篇)影响因子:38.6 Matter (1篇) 影响因子:17.3 Advanced Materials (11篇) 影响因子:...
基于上述原因,近日,天津大学的叶龙教授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陈雨副研究员合作开发一种具有双给体聚合物的三元OSCs,其中引入了一种低成本2D半次晶性共轭聚合物聚PTQ10用以优化二元体系PM6:N3的机械和光伏性能。通过逐渐调节两个给体的相对重量比,以及一系列薄膜力学表征,研究人员绘制了这些三元共混活性层的两...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叶龙教授近年来围绕以上问题,系统开展了多相多组分有机光伏薄膜力学性能的表征、调控与预测,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Adv. Energy Mater.2021,11, 2003506;Adv. Mater.2021,33, 2106732)。为了解决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的固有脆性,他们在前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提高聚合物:小分子共混体系拉伸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