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白。【背景】《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散文。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他强...
落笔时,千言万语的真切,装封时,言尽于此的克制,寄出后,望眼欲穿的殷切,拆封后,纸短情长的期盼,陶醉于书信的魅力之中,不亦乐乎。写一封信吧,将萦绕在心间的情思,辗转于笔尖;收一封信吧,把放不下的忐忑和挂念,消除于纸笺。一人,一笔,一封信,一段故事。匆匆流年,见字如面,遇见书信,遇见你...
原指古代书写用的小而薄的木片,后指书信,如“信札”“书札”“手札”等。 “双鲤”和“缄” 在古代诗词作品中,书信还往往和“鲤鱼”“双鲤”“双鱼”联系在一起,例如:“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蝶去莺飞...
“双鲤鱼”指装信的匣子,即两块鱼形木板,将写有书信的尺素夹在两块木板中间,美观又方便携带,因此后来也用“鲤鱼”“尺素”代指书信。在交通不发达、通信不方便的时期,一封书信就是一段历史。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黑夫木牍,是一个叫“黑夫”的秦兵与二哥“惊”写给大哥“衷”的信,写于战国晚期,是我国...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
如果是唁信,则忌用红签,信封背面也不盖寄信人的红色图章。 古代的书信,其用词、格式等,无不关乎礼节,讲究颇多,尤其是引用套语,须极小心,否则便会出现张冠李戴,贻笑大方。虽然现在很少有人写信,但对古代书信在礼仪方面的讲究,我们也是应该有所了解的。 相关搜索 信封格式 写信的格式 书信范文 书信作文 书信...
在我国古代,“信”字是人不是物。“信”不是信件信函的意思,而是指送信的人。这里的送信人既包括递交函件和传递消息的人,也包括外交使臣。 《史记》:“说楚王发信臣。”《世说新语·雅量》:“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古乐府诗句:“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这些句子中的“信”都是使者,即送信...
如今,微信、QQ、微博各种信息通讯层出不穷,聊天的速度也是一快再快。适应了聊天快节奏的你,有多久没有感受”云中谁寄锦书来”的那份期盼?你不知道的是在没有微信的古代,却有墨香书信。这些书信,连常用语都很美! 这12幅书法都是谁的?哪个贴?你认得出嘛~ ...
在古代.信又称为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古人的书信,常用白绢来写,长约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所以书信又称“尺素书”.古人写信,真如诗中所云把“尺素书”放入鱼肚之中吗?不是,他们常常把写成书信的白绢结成两条成双成对的鲤鱼,以代替信封,既可避免信的内容显露,也表示吉祥之意,更便于传递.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