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出自《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前面讲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天下人都知道,但几乎没人能做到,一是因为功力不够,二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所以有道之...
《道德经》曰:“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老子此言,古今所注已多。然依佛见,析此老慧,必优胜诸解,故今借佛理,阐明如是:《心地观经》云:“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国王常获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恶业亦复如是,同其事故。”也即:一切人...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受国不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困难担着。所以想要坐稳江山,首先要懂得“处其下”,要“受国之垢”,要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有灾难就要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如何理解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78章,意思是说:所以圣人说过,包容了国家的缺陷,才能成为大众之王;承担了国家的凶险,才能胜任王朝之君。 国家是多样性的集体,必有三教九流和五花八门,也有损益利害和良莠善恶,更有福祸幸灾和苦乐痛快;这些都是客观...
停乐甚至戴孝,一直持续到饥荒结束为止。“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的意思就是...
优先考虑员工利益,自己去承受很多、付出许多,所以员工才能从他的身上看到希望,因此才能齐心协力,坚定信心,一起朝着目标进发。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勇于担当责任,敢于承担屈辱和祸难,这样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主。“正言若反。”正道之言听起来好像反话一样。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这话出自道德经第78章,它的原文是: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今译: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说:“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这句话的核心是,人生是平衡的,没有人天生就强大,一切都是有舍才有得。那些内心强大,沉着冷静的人,都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和摸爬滚打,才修炼而成的。 前几天...
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爱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圣人说:“能够承受国家的屈辱,才算得上是国家的主宰。能够承担国家的灾祸,才能当天下的主宰”。《孟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真正...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译文]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