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浙江大学黄宁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大环电子给体-苝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材料,该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本征多孔性,结晶性以及热、化学稳定性,并可以进一步通过封装富勒烯受体提升其电学性能。得益于给体-受体结构单元的高度有序排列和分子间电荷转移效应,富勒烯复合框架材料的电导率提升了3个数量级。 关键词:给...
不对称的Cu- N-La可以建立原子水平的供体-受体结构,允许电子从La原子迁移到活性Cu原子位置。同时,理论计算表明,CO2在LaCu/CN上还原的中间体在热力学上更有利于CH4的生成。最终,LaCu/CN对CH4的选择性为91.6%,产率为125.8µmol· g-1,是原始CN的10倍以上。 文章链接 doi.org/10.1002/anie.20 中国地质大学...
作为新型无金属光催化剂,共价有机骨架(COFs)在净化水中污染物方面具有巨大潜力。COFs中的快速电荷复合却抑制了它们的光催化性能。 作者发现COFs内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可以通过构建供体-受体(D-A)结构来调节,从而提高COFs对污染物降解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整合电子供体单元(1,3,4-噻二唑或 1,2,4-噻二唑环)和电子受体...
基于给体-受体策略,这些纳米级COFs显示出明显的红移,甚至到了近红外二区(NIR-II)(>1000 nm)。更重要的是,合成的COFs与MPEG2000-DSPE组装后,在水溶液中可以形成高稳定性的胶体,在生物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随后选择将DPPN COF应用于癌症诊疗之中,结果显示其光热转换效率高,激光照射后可以有效...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远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给体-受体”电子结构的稳定窄带隙开壳双自由基的分子设计策略,相关成果以“Evolution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in Open-Shell Donor-Acceptor Organic Semiconductors”为题发表在《自然 通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
进一步围绕界面电子结构与光电转换机制,解析了给体:受体体异质结TQ1:PCBM界面完整的电子结构,分析了其对激子分离、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给体TQ1的EICT+与受体PCBM的EICT-相等,均为4.35eV, 导致其界面真空能级整齐排布,避免了界面偶极的发生,在这种界面电子结构下能够有效避免ICT陷阱辅助复合的发生,促进激子的分离,...
创新点:浙江大学黄宁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大环电子给体-苝的新型共价有机框架材料,该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本征多孔性,结晶性以及热、化学稳定性,并可以进一步通过封装富勒烯受体提升其电学性能。得益于给体-受体结构单元的高度有序排列和分子间电荷转移效应,富勒烯复合框架材料的电导率提升了3个数量级。
一、给体受体结构式的基本概念 给体受体结构式,通常简称为D-π-A结构,其中“D”代表电子给体(Donor),“π”代表共轭π系统,而“A”则代表电子受体(Acceptor)。这种结构常用于描述那些能够通过共轭π系统传递电子的分子。在这个结构中,"D"部分提供电子,"A"部分接受电子,"π"系统则作为电子传递的桥梁。 二、给...
孤对电子是比成键轨道更好的给体,空的非键轨道是比反键轨道更好的受体,且孤对电子中心“越软”,越是好的给体。 当多个相同的给体-受体相互作用可以发生时,相互作用最多的构象一般最稳定。 给体-受体相互作用时,由于新形成的成键轨道是给体(受体)中心-受体(给体)中心成键轨道和受体(给体)中心-(给体)受...
ZnPc-C60结构的光诱导电荷转移与能量转移:一类代表性的给体受体结构是由酞菁锌(ZnPc)和富勒烯(C60)组成的,其中酞菁锌作为电 子给体,而富勒烯为电子受体。 两者可以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方式结合在一起。实验工作表明,当它们以非共价键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时,光伏 效率与其空间相对位置密切相关。简而言之, fac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