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此,现代自行火炮在一个阵地上从首弹出膛到撤离阵地的时间,是根据对方的反炮兵作战能力来确定的。例如,根据2018年版的美国陆军教范中透露的信息,其配备的TPQ-37炮兵侦察雷达能在敌火炮开火后的10秒内测出其位置,并在45秒内完成坐标校正工作,接下来火力调度耗时35秒,执行反炮兵作战任务的火炮从接到信息再到...
苏军火炮一般会在敌军向城市炮击后经过观察大致判断敌军火炮阵地位置后才会开火。因此,反炮兵作战特点如同“狩猎”。一开始,敌军掌握了主动权,而苏军由于缺少望远镜、测距仪等观测器材,无法及时侦察出对方位置并给己方火炮进行校正射击,所以最初也是通过猛烈炮火轰击来弥补 在列宁格勒反炮兵作战的第一个月经验就充分表...
这对于炮兵说来更是如此,发现敌方炮兵阵地位置就相当于完成了反击任务的一半,而担付这一重任的就是炮兵侦校雷达。那么本期《出鞘》就来谈谈现代炮兵作战制胜的关健——炮兵雷达在中国的发展。 以前反炮兵作战靠的都是人眼瞄。人眼天生就能用来测量,虽然“测”出来并不那么精确,但只要常练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最...
在乌克兰战场上,俄军一天内取得了显著战果,共消灭乌军1500多人,整体来看,俄军在战场上的战术和技术装备的应用,如光纤控制的穿越机,显示了其在现代战争中的适应和创新能力。
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反炮兵作战从被动防御走向了主动进攻。进入21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再次为反炮兵作战注入了新的活力。无人机和巡飞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战场的格局。无人机能够在高空长时间侦察,实时传输敌方炮兵的动态信息;而巡飞弹则具备“发现即摧毁”的能力,极大缩短了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打击的时间。这些...
在亚历山大-舒尔蒂诺定居点方向,俄北方集团炮兵也展开了精确打击行动。他们使用“红土地”制导炮弹成功摧毁了乌军的一门Msta-B牵引式榴弹炮。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俄军炮兵的精确打击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在该方向的战线态势。反炮兵作战成重点,俄军策略显露端倪 随着战线的稳定,俄军北方集群开始在库尔斯克-苏梅州...
人工跳眼法是我军炮兵部队在二战前后反炮兵作战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但人工跳眼法虽然简单可行,但误差也较大,因此后来炮兵又研究出了更精确的可见光测距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光学器材,并利用人瞳孔间的“体识”感觉来进行测距,光学体视测距机利用双物镜的立体原理,当测距人员从目镜中看到...
那没有炮侦雷达的年代里,炮兵又如何进行反炮兵作战呢?没有先进科技,就用人力、战术和大量弹药来弥补。一、二战时期,仅发现敌方炮阵地就要大量人力和复杂战术,精度还不高,需要大量火力覆盖来压制和摧毁。1、光学侦测。光学侦测适用于近距离炮战。在目视通视的情况下,安排多个观察员用望远镜、炮队镜等光学观测...
接上文列宁格勒突破德军封锁,协助反炮兵作战,海军炮兵发挥重要作用 1943年6月底,海岸炮兵摧毁了德军在科尔秋拉以南1.5千米的1个3门制170毫米炮兵连,这个炮兵连的火炮间隔80-110米,拥有较好掩体,一直被德军用于破坏列宁格勒与喀琅施塔得之间交通。苏军一共使用了3个铁道炮兵连,德军这个炮兵连整整沉默了22天。
具体而言,反炮兵作战主要要求攻击一方同时装备有性能优异的反炮兵雷达和身管火炮(也可使用弹道导弹或航空兵进行打击,但由于反炮兵雷达一般本身就具有炮兵引导能力,因此直接调用身管火炮进行攻击可以尽量避免目标信息指示错误并缩短反应速度)。中国的反炮兵作战体系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正在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