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军的组织结构与禁军大致相似,主要分为军和指挥(营)两级。指挥(营)作为厢军的基本单位,承担着基层的任务。在一些地方,厢军的某些特定番号因人员较少,会采用“都”作为基层组织,例如渡船都、梢工都和杂作都等。厢军的高级将领职位为马步军都指挥使。厢军内部的军官,除非通过特定的晋升途径,...
当日主要禁军的编制是,捧日、天武、龙卫、神卫上四军,各分为 左右厢,每厢各设 三军,每军五指挥;殿前司的神勇、宣武、骁骑,各分为上军和下军,每军十指挥;宁朔和 骁胜军,各有十指挥;虎翼左军和右军,各有五军,每 军十指挥;马军司的云骑和武骑军, 各有十指挥;步军司的虎翼军也分为左军和右军,也...
禁军的编制: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七月下旬,进行一次“阅诸军转员,凡三日而 毕”。当日主要禁军的编制是,捧日、天武、龙卫、神卫上四军,各分为左右厢,每厢各设 三军,每军五指挥;殿前司的神勇、宣武、骁骑,各分为上军和下军,每军十指挥;宁朔和 ...
说到在军之上的,那就是厢了。厢这种军事编制存在的时间可不短,唐初的时候,有名的将领李靖讲过:左右厢分别有二军,每个军有两千六百人。不过到了五代的时候,厢的兵力可比两千六百人多得多呢。要是按照一个指挥有五百人来算,那五代时期的一厢有十个军,也就是五十个营,总共的兵力大概在两万五千人上下。
改革编制:将禁军的厢、军、营、都四级编制改为将、部、队三级编制,使军队结构更加合理,便于管理和指挥。新的编制体系下,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军队的训练水平和战斗力。加强训练:置将法强调对士兵的专门训练,每将负责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提高了士兵的战斗技能。通过加强训练,提升...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
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设军器监C。将兵法就是把禁军的厢、军、营、都四级编制
每个军序,第一军事长官为中郎将,副手为左、右郎将,再次者为各厢郎将;麾下分为左右中三厢外加一个直编都(营),每厢以正副郎将各领3-5营人马。其中又分为主战进攻性质的战锋营和守备性质的驻队营两类。战锋营与驻队营的编制大致相当,只是相应装备比例上有所差别。都是营、团(290+20)、旅(135+10)、...
清八旗 | 清代八旗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除了满族、汉族和蒙古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等。八旗旗色的分别为正黄、正红、正白、正蓝、镶黄、镶红、镶白、镶蓝。这些旗的编制,是合军政、民政于一体的。八旗根据组成成员亦可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旗色含义女真人...
然而,由于财政拮据,博物馆最初只能在关林庙内展开工作,大殿和厢房被改造成展厅,洛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博物馆在此合署办公,人员编制为14人。在随后的岁月里,博物馆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工作一度陷入停顿。1969年,工作人员被派往农村接受再教育,而关林庙也被解放军某部接管。博物馆人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