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这句话描述的是极乐世界众生的生活方式,蕴含着深厚的佛教修行理念。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 “食时”指的是用餐的时间,“还到本国”则是指回到极乐世界。 在佛教语境中,极乐世界被描绘为一个充满祥和与喜悦的净土,众生在这里修行,能够瞬间前往他方世界供养佛菩萨,然后又在用餐时间...
「即以食时」,其实已经就「还到本国」。释迦唯恐我们迷惑颠倒,又在这里提醒一下,「即以食时」就是「还到本国」,「还到本国」就是「即以食时」,叫花开莲现。「本国」就是我们的本性,就是本来面目,就是成就。下面又有一句话非常好玩,叫「饭食经行」,怎么好玩呢?「西方世界的PS,很勇猛精进呐!...
「即以食时」是以吃饭打比喻——吃了甜食就是甜嘴巴,吃了咸食就是咸嘴巴,吃了苦瓜、辣椒就是苦嘴巴、辣嘴巴,吃了臭豆腐你就是臭嘴巴,表即因即果。比喻我们听了佛法,你把阿弥陀佛悟解为一个人,你就得人身;悟解为天,你就得天身;悟解为鬼王,你就得鬼身;把阿弥陀佛悟解为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人,...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也是饭食经行。经行者循环不断的意思,回到本国就吃饭,吃过了就经行用功,表示光阴一点不肯虚度。“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大本弥陀经说:往生彼国的众生,吃饭所用的钵,都是众宝所成。百味饮食,各如所愿...
食时:谓供佛归来,恰值早斋之时,极乐众生承佛威力,饭时以金银等众宝钵为食器,百味饭食,随意现前,不必营设,吃讫自去,不用收拾,不劳洗涤。大本云: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有欲金钵者,有欲银碗者,皆随其意化现在前,百味饮食,充满其中,酸辣咸淡,各如所欲,不余不缺,不以美故,过量而食,食已自然消...
【即以食时】 是以吃饭打比喻—— 吃了甜食就是甜嘴巴, 吃了咸食 是咸嘴巴, 吃了苦瓜、 辣椒 是苦嘴巴、辣嘴巴, 吃了臭豆腐你就是 臭嘴巴, 表即因即果。 比喻 我们听了佛法, 你把阿弥陀佛当成 是一个人, 你就 得人身, 当成天 得天身, ...
13.阿弥陀经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1262024-04 3 14.阿弥陀经 修行中的种种境界相是怎么出现的? 1132024-04 4 15.阿弥陀经 何为正念?正定? 1412024-04 5 16.阿弥陀经 什么是应当发愿?什么叫往生? 1232024-04 6 17.阿弥陀经 到底有没有讲「唸佛」能够往生? 982024-04 7 18.阿弥陀经 六方...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ge),盛(cheng)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还有舍利弗,在极乐世界这个国土上,天乐恒常,地为黄金,日夜间天上如下雨一般地飘下美妙的曼陀罗花,这些极乐世界的众生们在一天的清晨,各自用自己随身的布口袋或者衣襟,承装这种种奇妙的花,去供养其他...
13.阿弥陀经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30 2024-11 3 14.阿弥陀经 修行中的种种境界相是怎么出现的? 27 2024-11 4 15.阿弥陀经 何为正念?正定? 33 2024-11 5 16.阿弥陀经 什么是应当发愿?什么叫往生? 51 2024-11 6 17.阿弥陀经 到底有没有讲「唸佛」能够往生?
2、信发愿求生净土,但能一心念佛,到了临命终时,一定可以蒙佛接引。 3、信释迦,决无妄语,弥陀无虚愿,六方佛不妄赞,若能如是深信,一切功德法财,自然可以生长,此是约事论信,若依理论信,即信西方的依正二报,本来不出众生念佛之心,心净则娑婆极乐互融,妄起则东土西方隔绝。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皆不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