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唐培经介绍、熊庆来教授把华罗庚请到清华来,对他有很大帮助以外,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的父亲杨武之教授,对华罗庚教授的助益犹大。华罗庚教授在给杨武之教授的一封信中说:“古人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我之鲍叔即杨师也。”华罗庚来清华后,在1931年,华罗庚跟杨武之研习数论。华罗庚选择数论为...
杨武之与华罗庚、陈省身是师生关系。 杨武之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是我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他一生从事数学教育,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执教并主持系务时期,培养和造就...
杨武之,本名克纯,号武之。1896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既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同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之父、华罗庚之师。据合肥九中校史记载,从小勤奋好学的杨武之1914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二中学(合肥九中前身),1915年,他报考北平高等师范学堂(即北京师范大学前身)预科班,1918年,从北平高等师...
杨武之羡慕华罗庚的数学天赋,他期望杨振宁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有朝一日完成超越。 1929年,杨武之与夫人罗孟华、儿子杨振宁 可是孩子大了,总会有自己的想法。 杨振宁并没有如同父亲期望那样,成为超越华罗庚的大数学家。我们都知道,他迷上了物理。 盼望儿子成为数学家的梦想落空了,杨武之却丝毫没有生气。 这就是他作为...
杨武之(1896年4月14日—1973年5月12日),本名克纯,号武之,籍贯安徽凤阳,1896年4月14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数学家教育家,是我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杨武之的主要学术贡献是数论研究,尤其以华林(Waring)问题的工作著...
文章“杨振宁之父:美国名校数学博士,华罗庚之师,不愧虎子无犬父”深刻勾勒了杨武之这位不太为人熟知却充满伟大精神的数学家和教育家的生平、成就和影响,呈现出了一幅家国情怀、教育精神和科学无国界的画卷。首先,文章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生平事迹,向我们展示了杨武之的非凡生命旅程。从早年的家庭遭遇,丧父丧母...
1928年专攻“投影微分几何学”的芝加哥大学博士【孙光远】到校,加上住在一起,志同道合,往来密切的郑之蕃、熊庆来、杨武之,这4位教授,以及唐培经、周鸿经两位教员,阵容极一时之盛(图5-2-12)。1930年,陈省身跟孙光远学几何。1931年华罗庚来校跟杨武之研习数论。随后又有杨武之发现的数学天才许宝騄、柯召等人到...
1980年,华罗庚在写给香港《广角镜》周刊的一封信中说:“引我走上数论道路的是杨武之教授。” 杨武之(1896~1973)安徽凤阳人士,生于淝 1918年,杨武之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今北京师范大学),到安徽省立二中担任教员兼舍监(训育主任)。 当时,杨武之22岁,年轻气盛,师出名门,总想干出一番事业,在学校里推行严格的纪律...
华罗庚把他称为恩师,在学术界,在清华大学,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在清华大学当了20年的教授,还把现代数学带到了中国,他就是杨武之,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数学,他的儿子也非常的优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但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他还选择不想见他,想与他断绝关系。在杨武之很...
杨先生的父亲杨武之教授,是数学家华罗庚的前辈。华罗庚当然是才华横溢,后来居上,超过了杨武之先生。他们两位在清华打交道的时候,华先生可能说话时有点年轻气盛,在讨论学术问题时就说杨武之先生你怎么怎么不对,有时候说话不太客气。老杨先生就不高兴了,对华先生说,我这一辈子数学赶不上你,将来我儿子却一定要超过你...